第415章赵竑台湾行续(2)(1 / 2)
赵竑在离开布袋盐场前特别强调了盐的重要性。
朝廷的船队也给布袋这边带去了一些重要的物资,比如种子、书籍、工具、矿石以及其他赵竑认为现在缺的东西。
布袋这边悉数收下。
在盐场待了一日之后赵竑离开了这边继续北上。
在海岸这边还有不少的港口,从事海外贸易的人不少,有不少来自国外,据说他们的国家正在遭受蒙古帝国的蹂躏,旭烈兀西征,导致许多国家现在已经被灭国了,而他们则不得不将家业都迁徙到了这边。
他们的到来带动了当地的发展,比如外来的饮食文化、建筑风格、服饰文化等等,而他们在当地定居下来,从事种植、伐木、畜牧、手工业、纺织业、出海打鱼......
赵竑没想到小小的台湾能带动经济如此发展,确实有些出乎他的意料。
继续巡视台湾,赵竑等人一路上看到的都是忙碌的景象。
在朝廷的推动下,土地基本上都分给了那些来自内陆腹地的百姓。而这些百姓基本上以家庭为单位,拥有自己的土地。
而以家庭为单位,也带动了他们的劳动积极性,因为有了土地,百姓们从事种植生产,在丰收的季节收获果实,他们建立粮仓储存食物,在一定程度上也实现了自给自足。
除农业之外,养殖业在台湾发展的也非常迅速,比如鸡鸭牛羊等。
农户们在广阔的山地上围起栅栏,畜养来自内陆腹地的动物。
......对于整个台湾来说,发展还是很不平衡,主要靠近大陆这边发展好一些,而在台东的位置,发展还很落后,赵竑后来想想,毕竟他们才到台湾才一两年,这一两年的时间能有这样的结果也算不错。
在赵竑看来,台湾的发展只是大宋内部发展的一部分,如今的台湾就是一个大杂烩,同时是一个跛脚的巨人,发展也不是很平衡。
在大宋还有很多地方甚至不如这边,赵竑也知道任重道远,甚至有时候心急如焚,想做拔苗助长的事情,不过最后都尊重客观经济规律的发展。
台湾需要什么,他提供什么。
他希望在他的有生之年能看到大宋的繁荣与富强。
赵竑觉得看得差不多了,就打算南下去广州李曾伯那边,看看广州府那边如何了。
对于台湾来说,有他的人看着,他比较放心。
而两广地处天南,离临安朝廷中枢比较远,很多政令到达那边的时候,临安这边已经实行完了,而两广那边才刚刚开始,又离大理比较近,是少民聚集之地,环境比较恶劣,属于那种穷山恶水出刁民的地方,中央也比较难以直接管辖,有时候只能任命当地少民的酋长或者首领为官,实行羁縻一类的,因此赵竑才非常重视那边的管理。
“吩咐所有人,我们现在出发去广州吧,我想去那边看看!”
赵竑吩咐赵信,赵信有些愣了愣,然后道:“官家要去广州?”
“是的,你连朕的旨意都要违抗么?”
“臣不敢!”赵信拱手退去,立即吩咐船员。
窦默等人以为皇帝要回临安,却没想到皇帝要去广州那边,一时间有些心急如焚,毕竟皇帝离中枢太远,朝廷局势会发生动荡,甚至会有不好的结果。
“官家不回临安了吗?”他们在一起对赵竑道。
“朕此番要去广州,见李曾伯!”赵竑在众人面前第一次称“朕”,也是希望下面的人对他的命令彻底执行下去。
下面的人一直知道赵竑的脾气,执意要劝说。
“广州路途遥远,万一出现什么差错,这对大宋社稷不利啊!”
赵竑没有说话,眼神示意赵信。
“官家的旨意谁敢违抗!”赵信抽出一把刀横在众人面前。
众人被赵信的气势吓了一跳。
他们知道朝廷飞雀的厉害。
“你们是阻止不了朕的!”赵竑却风淡云轻一笑,因为他早就安排好了一切,在离开前他就调集兵力往临安聚集。
若是他在半道上出现变故,甚至会让监国太子直接登基为帝,掌握他留下来的兵力。
他并没有告诉窦默他们,毕竟事关机密,再者现在还未发生。
窦默等人知道皇帝的决心,也一同南下。
这个时候祝况之则回了台湾,继续掌控台湾这边的局势。
李由则继续经营着台北商号。
......
海面上,起了微风,风帆扬起,此时的海面非常干净,在光照下成为一片碧蓝,六分仪、指南针等物继续发挥它们的作用。
赵竑船只朝着南边方向而去。
在船上并不寂寞,一路上都能见到大宋的船只,有民间商船、朝廷官办商船,一些战船,还有一些来自其他国家地区的商船。
这条海上的商路畅通无阻,要比陆地上的来得繁华。
此刻在海面上足足飘荡了快十几天的样子,他们终于此时来到了一个地方。
这边就是屯门了,位于广州湾的交通要冲之地,也是一处优良的海港。
在典籍中记载:广州东南海行,二百里至屯门山。这里就是记载中的屯门山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