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鄂州事(1 / 2)
赵诵一下了码头就看到周围挤满了人,他连缝隙都挤不进去了。
边上的吴潜也感慨起来,回迁的百姓真多,犹如洪水一般。
“殿下”陆传义见到赵诵的船只靠岸之后就远远地叫着跑了过来。
见是陆传义之后,赵诵便问处置回迁百姓的事情。
见到赵诵之后就主动诉起苦头来:“殿下,朝廷要开垦荆襄之地,此事太过巨大,为此我这几天日思夜想的都睡不着觉,今早上看到这么多的百姓,顿时头皮如麻,城内的屋舍此刻也都住满了人,这粮食消耗也是巨大,殿下还是让我当个士兵比较好。”
边上的陆秀夫道:“殿下与相公在此,你怎么说这样的话呢,当然是人越多越好,怎么会嫌麻烦呢,再说虽然今年离年底还有两月有余,但等明年一开春,就可让百姓开地种粮了……是以明年的粮食会越来越多,粮仓也会填的满满的,你该高兴才是,莫不要丧气。”
文天祥跑了过来,对二人道:“人手不够,你们莫要再废话了,还不赶紧过来派人将淤田都分了,再登记造册。”
于是二人就按照文天祥的吩咐去做了。
接着文天祥才注意道赵诵来了,忙拱手抱歉起来。
赵诵没有怪他,而是问文天祥:“履善这些事情可还应付地过去。”
文天祥略一思索道:“主要是人手不够,我怕有些地方处置不好。”
“好,我明白了,这些百姓中若有举人或者士子身份的,你就尽量用。”
文天祥知道赵诵不可能会给他其他帮手,但有了这道令后,文天祥就能招募帮手了,于是当即就下去找人手去了。
今天的格外的热,赵诵与吴潜走到不远处的凉亭那儿休息。
他在休息的时候就见当时离开鄂州城的百姓,此时正携家带口排着队伍往城门口走,边上的士兵在维持这里的秩序,不过至今暂时没有出现任何乱子。
吴潜在边上观察着文天祥三人,心道都这么久了,还没出现乱子,看来履善他们也是有些能力的。
眼下战事远去,因为战事而迁徙的百姓又重新迁入了原籍,对他们来说落叶归根是一件好事情。
再说鄂州城池并没有经历战火,在经过士兵们的修建之后,反倒比之前的要好不少
赵诵对吴潜道:“相公,看样子百姓对乡土看的很重,否则对朝廷政令恐有抵触。”
“这或许就是安土重迁吧,一个人到老了总会想念他小时候的地方,而今朝廷也给他们安排了更好的生计。”
赵诵回头看了看吴潜:“那相公呢?”
“我倒还好,虽然老了也不这么想,总想拼尽最后一口气,再说宣州宁国离临安也不远,家中也有人四时祭祀祖庙,想回去随时可以。”
赵诵听了吴潜说的,不知该说些什么。
……
因为分了田,加上一些赋税政策的减免年限,所以很受百姓欢迎。
百事待发,鄂州城外的沼泽地正在被开垦出来。
不过赵诵并没有让百姓去动鄂州城外星罗棋布的湖泊,因为他不想发生几百年后为了利益而去填湖围垦,最后导致生态破坏,旱涝不止,再加上现在没有三峡大坝,他不能让生态被破坏。
赵诵清楚生态一旦破坏了,就会引发很多自然灾害,人在自然灾害面前是很脆弱的,什么人定胜天都是个笑话。
就在赵诵在城外见到百姓开垦的时候,忽然就听说钱大年带了临安的工匠来了,之后他急匆匆赶去了码头,在码头上见到了钱大年。
赵诵问他:“钱叔,爹爹怎么带了这么多的工匠来?”
钱大年对赵诵说道:“殿下,官家有意要升鄂州为府,从荆湖北路分出去,单设荆湖东路,并且将来打算让罗大虎为荆湖东路的知府,统领荆襄之地的水军,不过此时朝廷并不知道,这也是官家让我对殿下你说的。”
“原来如此。”赵诵之前以为大宋要迁都,现在听钱大年这么一说也就明白了。
接着钱大年告诉赵诵另外一件事情:“老奴在出临安的时候就已向官家上了折子,老奴一把骨头了,也折腾不起几年了,所以乞求回乡养老了。”
赵诵也觉得钱大年要休养身子了,不过他想着些伤感,毕竟从出生起钱大年就跟着自己了,赵诵道:“钱叔是该休养了。”
“也是官家和殿下可怜我,要是换了其他人估计不会这么待我这么个阉人。”
“在我心中早就将钱叔当成自家人了,作为小辈,我也觉得钱叔要好好看看山水、过过日子了。”赵诵将临安城南的那所宅子给了钱大年。
钱大年不知如何应答,想着是殿下的心意,后来也就收下了。
接着赵诵又问苏婉的事情。
钱大年道:“小娘子现在安心养着胎呢,生意上的事情就都交给了银黄打理。”
赵诵不禁责怪自己道:“婉儿还小,那一晚实在是有些唐突,若是时光倒退,那晚应该有些措施的。”
钱大年道:“这么一晃过去这么多年了,殿下也长大了,现在也有了孩子,老奴也老了,哎”
“是啊。”赵诵感慨起来。
钱大年道:“安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