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台北新城的初步设想(上)(1 / 2)

加入书签

次日一早,港口,赵清源看了一眼淡水河两岸土人的独木舟,以及台北这里尚处在荒芜阶段没有人开垦拓地的状态,以及隐没在林间的聚落。

听闻了少主赵诵要在此处建设一座新城,赵清源离去前对祝况之与李由道:“此处其地平坦,极膏腴,辟田畴,可得良田数千顷,迁徙百姓,建造新城可是一件很大的工程,不知要耗费多少人力、财力。”

祝况之道:“于民生来说,实在是大利。”

李由说出他的心里话,“我只知道百姓能吃上一口暖饭,住上一间屋子,再有一块地,就心满意足了。”

“希望如此。”

赵清源登上了船,离开的时候,赵清源吩咐下面的人带去了不少的木料,以及当地土人的一些瓦罐、矿石、海鲜、贝壳......以及其他能够卖了换钱的,他几乎都搜罗了一遍,他要将这些带回泉州贩卖,然后换钱粮,这才是他的目的。

除此外,他还要去新建的盐场布袋盐场那边去看看,据说泉州的盐商胡鼎铭在岛屿的西南位置那里建造了一个盐场,有不少的制盐人都在那里。

他还要去台南那边看看,之前移过去的流民怎么样了。

想起流民问题,赵清源还是有些头疼。

此番最重要的就是流民的安置问题了。

因为在不久的将来,还有一批来自巴蜀的灾民。

他们会最终在泉州聚集起来,而且从数量上看,也是最为庞大的。

据说那一批灾民差不多有十几万二十万的样子。

自从蒙古南下,大宋境内的灾民就更多、更严重了。

赵清源也不知道安置这么多的百姓,主公麾下的商号、财力、以及人力的安排会不会捉襟见肘,到时候还会引起更大的问题,甚至还会拖垮各商号。

赵清源有些头皮发麻,对任何人来说都很烦恼。

最近就因为这件事情,鬓角的发丝都白了好几根,头发也掉了不少,再这么下去的话,估计头上的簪子都插不住了。

......

台北聚落。

送走了赵清源之后,祝况之与李由这段时间一直待在土人的聚落内,他们派了专门建造城池的工匠去探查地形、水文去了。

土人聚落中,祝况之眉头紧皱,他同样也觉得自从到了毗舍那之后,就吃不下睡不着,身上的担子非常重,他对李由道:“我们这边的工匠不够,要造城池的话,还需要更多的工匠和百姓,这人啊,究竟什么时候到。”

祝况之感觉自己像是望眼欲穿的状态了,看着李由也是眉头紧皱的样子,不由得苦笑起来。

李由道:“不然的话我们回基隆港,把那儿的百姓和工匠都召来此地,营建新城,这样速度就快了。”

祝况之摆手道:“那倒是不必了,这一来一去要耽误不少的工夫,还是等等刘家兄弟吧,或许快到了。”

祝况之与李由二人将实地勘探的事情交给了下面的工匠,他们就在聚落里等刘家兄弟的到来。

另外一头,工匠们拿着赵清源请的宫廷画师画的的图集,在胡凤翔的带路下开始台北新城的探索中,开始进行实地探勘。

在这些工匠中,有将作大匠李公颍,李旭伦等,还有被劫来的也黑迭儿一家。

也黑迭儿当时也不知道为什么他被人劫来了这里,然后就坐了海船到了这里。

他是回回人,侨居北方。

不过自从南下之后,也黑迭儿也屈从了,至少能和家人们在一起,而且那群人对他们也很好,不打不骂,反而招待不错。

只是也黑迭儿困惑了,这些宋人为什么要选择这样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

而且这里离开宋境也很远。

倒是这里的气温不错,很适合居住。

直到他在基隆见到了一切之后,就明白了。

这群人不是疯子,但是比疯子更加疯狂。

他们带来了不少的两淮流民,然后将他们安置在这里。

他们吃的穿的住的一切,好像都是那个叫赵东家的人给他们的。

至于赵东家是谁,他没见过。

然后他就见到了这里的山中开出了金子,在这之后又见到煤矿。

也黑迭儿忽然觉得这些人来这里并不是因为莽撞,反而是理所当然。

在这之后,也黑迭儿又见过工匠们再做一件很奇怪的事情,他们将石炭碾压,然后混上不少东西,和水倒入模子里面制成了一个圆柱体奇怪的东西。

后来听说这是蜂窝煤,后来见到燃烧时候的状态,也黑迭儿眼睛都直了。

这东西还能这么用。

果然是化腐朽为神奇。

再后来,也黑迭儿就认命了,反正他和他的一家人过得还可以。

他虽是番人,却对考公记、营造法式等书籍也很是心得。

也黑迭儿随同那群汉人,他们这几日每天都在盆地这里实地勘探。

也黑迭儿穿着一双草鞋,与众人行走在路上,身上带着一些驱虫的药材。

顺着绘制的地图走着。

也黑迭儿发现这里是一块盆地,中间低,两头高,而且还有条河流。

所以来说,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