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来人可是黄道婆?(1 / 2)

加入书签

二月初,王二狗终于从嘉定县回来了,这次回来,带了三四麻袋的白叠子,然后让人搬到了店铺内。

赵诵见王二狗带了这么多白叠子,道:“都是从嘉定县来的?”

王二狗兴奋道:“赵东家,不只嘉定县,还有华亭县的,还有从其他周边几个县收来的,当地老百姓叫它棉花。”

“哦?”赵诵一听有些惊讶,王二狗这么说,那不意味着白叠子已经种植开去了么,不过眼下整个大宋应该还没有普及开去,要等全国推广那是明太祖的功劳。

也就是说白叠子还是有很大的市场的。

王二狗接着又让伙计拿了一条棉毯,然后展开来给赵诵看。

赵诵看到这一条棉毯,长度大概二米半,宽度大概是一米半。

赵诵自然清楚这是一条棉毯,王二狗以为赵诵没有见过,便滔滔不绝地解释起来。

“东家,你看这棉布,它又长又宽,你看这白叠子,又大又圆,比麻布还很耐用啊,那些百姓下地的时候,穿的都是用这种布做成的衣裳。”

赵诵看了这棉布,然后扯了扯,试了试牢度,很是满足道:“这布很好,很结实。”

王二狗接着道:“东家,还有一件事,这次我还带了一人过来。”王二狗说的时候试探性看了赵诵一眼,生怕赵诵不会答应,毕竟这是他擅作主张。

出乎意料的是赵诵没有任何怪罪。

“哦,是吗?那就见见吧。”

“东家,此女精通纺纱织布,而且也会种植、剥籽,所以我就带来了。只是此女身世有些凄惨,还希望东家垂怜,赏她一口饭吃。”

“二狗,你知道我的为人,我像是那种人么?你跟她说,只要给我做事,我不仅会赏一口饭吃,而且还有额外的报酬。”

王二狗一听,胸脯一抬,忙谢了恩惠,便知此事成了。

王二狗走了出去,不多时,身后便来了一名少女。

那少女十四岁,穿的衣服洗得很白,可见家里条件并不好,少女的五官也有些黑黝黝的,脸上还有些雀斑,身子瘦小,身材并不高,看上去有些营养不良。

少女见到赵诵,听之前恩人讲过赵诵的事情,忙拱手:“巧儿见过东家,多谢东家收留奴家。”

王二狗便道:“这就是巧儿了,巧儿姓黄,华亭县人士,是我去华亭县的路上看到的。”

赵诵点点头,并没有问巧儿的身世,反而问巧儿,“巧儿姑娘,你们那儿可都种了这些白叠子。”

黄巧儿道:“是的,打我记事起,乌泥泾八千亩这个地方就开始种白叠子了,小的时候,我便和乡亲们一起开始剥籽,只是那籽要一颗一颗用手剥,然后再把那絮子纺成纱,最后再纺成布的,而且白叠子这种布,厚实柔软、经久耐用,像我们村种田下地的都穿这种。”

黄巧儿说的时候,赵诵一直很认真听她讲着,也就是说从种植到织布,那些人都已经掌握了,只是听巧儿说要一颗一颗剥棉花籽,只是这样实在是太麻烦了,但赵诵还是不确定,问道:“巧儿姑娘,去籽都是用手工的么?”

黄巧儿点点头,“是的,那些棉花籽要一颗一颗用手工剥,剥的时候,手都要起皮,弄不好手都要出血!”

赵诵确定连黄巧儿也没有办法,那就真的没有办法了。

“我知道怎么剥了?”

赵诵知道有一种剥籽机,叫轧花机,这轧花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台剥籽机,而且还是黄道婆发明的,在《世界科学技术通史》里面就介绍过这个,而且在电子书里面还存了关于轧花机的图片资料和文字资料。

黄巧儿一听赵诵这么说,便喜道:“东家,是真的么?”

“这个你要相信我,不过我需要几天功夫,到时候做好之后,就可以试试了。”赵诵看着那一堆白叠子,他曾经在博物馆见过那种轧花机,见过博物馆内工作人员操作过轧花机,而且知道一点轧花机的工作原理。

实际上,在后世还有不少地区还在用这种很原始的工具。

黄巧儿道:“如果真的这样,那我替父老乡亲谢谢东家了。”

黄巧儿走了,赵诵便让王二狗下去先安置了黄巧儿,然后就从王二狗那儿听了黄巧儿的悲惨身世。

原来黄巧儿差一点就成了童养媳,她的父母早死,远房表姑妈见巧儿一日日长大,到了出阁年纪,便给巧儿找了一门婚事,那丈夫要比巧儿还要大二十岁。

巧儿不从,表姑妈便把她关在了柴房内,巧儿是从柴房里偷溜出来,在跑到半路上遇到了前来的王二狗。

王二狗一听此事,义愤填膺,便在当地找了几个打手,去巧儿表姑妈那边闹,表姑妈吓坏了,见人强悍无比,不敢造次,巧儿的婚事也没成。

后来巧儿听王二狗寻找白叠子的事情,便自告奋勇,带王二狗去了八千亩这个地方。

之后黄巧儿便要随王二狗南下,王二狗起初不同意,一来巧儿是女子,若回去身边带着陌生女子,恐怕会遭十里乡亲们白眼,他倒是无所谓,但对巧儿来说是不利的......

后来见黄巧儿软磨硬泡,担心巧儿再被那表姑妈算计,也就应了此事,带了巧儿来了临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