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9章 自立为王(1 / 3)

加入书签

是夜。

月色朦胧,扶余义慈,扶余隆带着妻妾子女,夜色掩护之下,乔装打扮出宫,出城,乘坐马车惊慌的赶往北方。

若形势恶化,借机逃往高句丽。

翌日,清晨。

扶余泰早早进宫汇报军务,发觉王宫内空空如也。

既不见父王,也不见王兄,宫内守卫也莫名其妙减半。

一时,扶余泰倍感疑惑,派人稍微打探得知昨晚父兄弃城而去,留他独自镇守王都。

扶余隆最初得知消息时吓的六神无主,联想到昨日自己劝说父亲逃离,结果父兄弃城而去,独留他镇守王城,王宫,原来小丑是自己。

不过,他很快萌生新的念头。

以前父兄俱在,他没有资格继承百济王,今父兄弃他而去,半壁江山归他控制,临危受命之际,何不自立为百济王呢。

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

犹豫不定之际,文武百官陆续进宫。

扶余泰当机立断,破罐子破摔,毫不隐瞒的说:昨晚父皇带兄长弃城而逃,国不可一日无君,即日起,我扶余泰继承百济王。

殿下...

几名官吏神色吃惊望向扶余泰,王上尚在,自立为王,这等于谋逆。

扶余泰神色坚定,斩钉截铁说:今强敌在外,朝廷上下理当精诚团结,拼死抗敌,而攘外必先安内。

几名重臣面面相觑。

扶余泰的作为过于铤而走险,但所言言之有理,国不可一日无君,攘外必先安内,今王上太子弃城而逃,城内军政必须有人处理,扶余泰自立为王,执掌朝政再合适不过。

毕竟,唐军即将兵临城下,百济内不能自乱阵脚。

一众官吏彼此相视,最终内心打定主意,齐刷刷单膝跪地,抱拳向扶余泰行礼:参见王上。

观之,扶余泰暗自大喜。

一日君王,也是君王。

若能击溃唐军,即使将来父兄归来,也休想夺走他的皇位。

扶余泰搀扶起几名官吏,声若洪钟说:众卿平身,强敌环视,当务之急必须确保城池安危,等候高句丽援军驰援。

单靠气势低沉的百济军,泗沘城危在旦夕。

不过,等待援军之余,扶余泰决定做点什么,下令道:召集城内壮丁加固城墙,聚集各家护院登上城头守城,另外迅速准备滚木礌石,以备不时之需,违令者杀无赦。

新官上任三把火。

扶余泰绝非等闲之辈,决定试着御敌。

喏。

几名官吏领命而去。

空旷的殿内,扶余泰仰首东张西望,徐徐打量四方,缓步朝着玉阶走去,坐于王座之上,阔掌轻轻抚摸着龙椅。

这是他梦寐以求之事,以前不敢奢望,怎料唐军帮他轻而易举达成了。

哈哈哈...

扶余泰情不自禁仰首朗笑,声音传遍四方,俨然好似忘记强敌来犯。

真都城。

赵牧率军进城,本计划多休整几日。

段志玄却带来好消息,刘仁轨兵临泗沘城下,从作战抓捕的俘虏嘴里得知扶余义慈,扶余隆悄悄逃出王都,王都内扶余泰与扶余文思掌权。

趁着神武军尚未兵临城下,他们集结各处残兵,快速加固城墙,计划阻挡神武军锋芒。

得知泗沘城的状况,赵牧与神武军诸将吃惊之余喜出望外。

扶余义慈是猪吗,不知临阵脱逃影响军心吗,竟敢带太子弃城而逃。

今王都内群龙无首,人心惶惶,恰是唐军破城的好机会。

郡王,末将提议即刻出兵。

曹继叔抱拳请缨,良机千载难逢,轻而易举攻陷泗沘城,总比扶余泰准备妥当苦战强得多。

苏定方进言说:郡王,请您下令吧。

君王啊。

君王率领太子仓皇而逃。

不管神武军是否强大,扶余义慈的所作所为已经向百济三军表明唐军不可战胜。

别人送到嘴边的肉,俨然不吃下去的道理。

程名振,梁建方,郑仁泰,薛仁贵,刘仁愿,庞孝泰等不甘落后,齐齐抱拳请战。

这时,段志玄神色担忧望向诸将,朗声说:诸位将军,某知晓你们求战心切,怎奈短短十日内连续两场激战,三军该歇息歇息,今泗沘城已经沦为孤城,任由唐军取之,无需步步紧逼,免得城内守军狗急跳墙,毕竟兔子急了还咬人呢。

苏定方,曹继叔等不约而同看向段志玄,诸将诧异,好奇,苏定方斩钉截铁说:副帅,城内守军不足为虑,在神武军面前掀不起什么浪花来,趁着高句丽派遣援军前,该以风卷残云之势破城。

没错,先包围泗沘城,在城外休息也行。郑仁泰斩钉截铁说,侧首望向苏定方说:苏将军,此战某率领铁骑打前锋。

不怕他们焦急,怕他们不急呢。曹继叔掷地有声的说。

敢抵抗,杀无赦。

段志玄闻之,惊讶于诸将气势,和对战斗的渴望。

没法劝说诸将,他望着赵牧劝说:贤侄,切勿急躁,以免出差错。

伯父,良机稍纵即逝,夺取泗沘城再休息。赵牧没有打算休息的念头,自信满满的说: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