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武功爵(1 / 3)

加入书签

从世家手里抢粮,无疑是虎口拔牙,费力不讨好。

赵牧不喜欢羊肉没吃到,反惹得一身骚。

李世民对李承乾恩宠有加,搞砸了,李承乾无伤大雅,成功了,李承乾锦上添花。

闻声,李世民面色踌躇。

他本计划把得罪人苦差事交给赵牧,由赵牧来做恶人。

听赵牧一说,征粮哪是什么苦差事啊,分明是光宗耀祖,功成名就之事。

太子前去河北道征粮,既能彰显太子仁爱,事成也能巩固太子地位。

一石二鸟。

一举两得啊。

陛下,徐国公言之有理,此事必须由太子主导。长孙无忌望了眼李承乾,抱着朝笏出列为李承乾请命。

李承乾心领神会,出列信心满满的请缨:父皇,儿臣愿往,愿为父皇分忧解难。

呃...

李世民回眸瞪了眼长孙无忌。

这怎么突然间上头了呢?

征粮是柄双刃剑啊。

做得好带来各类荣耀加身,做不好祸及自身。

太子年幼,理政经验尚浅,突然前去河北道征粮,面临极大的挑战。

赵牧尚且计划置身事外,怎能派太子蹚浑水。

他尚未决断呢。

长孙无忌竟急不可耐为太子请命。

父皇,儿臣愿往。李承乾再次出声请愿。

李世民起身走下玉阶,来到李承乾身旁,拍着他肩膀语重心长的说:承乾,征粮事关社稷,你与无忌前往河北道,记住必须处理妥当。

陛下,臣坚持觉得徐国公前去征粮较为妥当,毕竟河北道民变四起,高句丽陈兵边境呢。太子亲往,祸福难辨。萧禹出声劝说。

陛下,太子年幼,恐怕难以应对。魏征进言。

世家延续数百年不倒,家族总藏着几个老狐狸,太子这类小菜鸡怕是毫无招架之力。

纵然长孙无忌陪同,若山东贵族不给他,不给朝廷面子,反而下不来台。

李世民负手来回度步,赵牧说的没错该尽早培养太子威望,让太子树立威信了,朗声道:右卫将军张亮,率千名右卫与太子同行,无忌辅助。

父皇放心,儿臣定然不让父皇失望。李承乾昂首挺胸,胸有成竹的说。

李世民欣慰的颔首,长孙无忌,张亮出自秦王府,他辅佐太子,此行太子兴许能平息河北道民变。龙颜升起几分笑意道:太子前往河北道征粮,赈灾。

河东道,关内道,都畿道,京畿道内依然缺粮,诸卿有何良策,赵牧,你来说说?

陛下,非要说吗?赵牧打量殿内同僚,狐疑的询问。

他有方法弄到粮食。

不依靠系统的情况下弄到粮食。

听赵牧的话语,好似能筹集到粮食,李世民暗自欣喜:说,快说。

赵牧不客气的说:世家乡绅富豪家有余粮,若欲让他们心甘情愿拿出来,何不效仿汉武帝设武功爵,这次收粮,不收钱。

武功爵。

汉武帝时为筹集军费,令民买爵而设的赏官之称。

嚯。

此言传出,朝堂哗然。

售爵换粮。

此事绝不能开先河,若是放开,今后遭遇旱灾,水患,每每缺粮,售爵换粮,朝廷威望何在?

何况局势没恶化到这份上吧。

陛下,此事万万不行,绝不能卖官售爵。魏征首先驳斥。

陛下,徐国公所言欠缺考虑。萧禹支持魏征。

李靖作为军中代表,抱着朝笏站出来:陛下,爵位乃军功的象征,冒然效仿武功爵,以粮食来衡量,必然打击兵勇作战积极性。

一时,百官驳斥,不赞同售爵换粮。

赵牧面不改色,耸耸肩说:陛下,我随意说说,无需拿来讨论,既然不行,诸位同僚各抒己见。

不,此事可行。李世民斩钉截铁的说。

爵位。

荣誉而已。

并非朝廷官职。

若换取充足的粮食,化解燃眉之急,使各道恢复平静未尝不可呢。

何况刑部干吏是吃干饭的吗?

谁敢得到爵位大肆敛财,依照刑罚处理掉。

与各道潜在爆发的起义相比,售卖几十个爵位不过分。

李世民依然狠狠剜了眼赵牧,为何不早提出来呢,有此计划太子何须以身犯险前往河东道。

陛下,不可荒废吏治啊。魏征错愕的叫道。

赵牧随意提出的建议,皇帝当真了。

不等魏征长篇大幅驳斥,李世民从龙椅起身,当场宣布:赵牧,你来负责各地售爵之事,名额不得超过百人,三日内,必须先筹集五十万单粮食。对了,购买爵位的人,家族子弟必须前来北衙亲军内历练,各家子弟有参与出仕的资格。

陛下,此事牵扯甚广,我向陛下举荐一人,治国才能不输于三省六部官吏,而品行忠贞端正,已经撰写《陈时政疏》,私以为乃贾诩《治安策》以后第一奇文。赵牧领命计划举荐马周。

马周富有大才,不说治世之能臣,却也是贞观干吏。

他们相谈甚欢,马周对他忠义,是时候举荐给朝廷了。

徐国公,你少顾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