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上达天听(1 / 2)

加入书签

原因很简单,掌柜的明明知道那些是赃物,却还是收了下来。

这样唯利是图,践踏律法的人,县令怎么会放过他。

至于他的东家,更是将人一脚踹了出去。

解雇他还不算完,甚至还向他提起了一笔很重大的赔偿款。

这些钱,都不用麻烦县令大人,他们自己便冲上门,要了回来。

那掌柜既没有万贯家财,也没有多大的势力,东家叫他还钱,他能怎么办?只能老老实实的将钱还回去。

因为他坐牢,给家中的名誉带来了非常坏的影响。

家里的钱被他的东家拿走,家人为他名声所累。

为了不叫人知道,自己有这样一个父亲,在他儿子的主持下,两人成功和离。

他儿子甚至还求了族长,把他的名字从祖籍之中除名。

没有祖籍,他在社会上寸步难行。

但是,他甚至没有在社会上生存的可能。

县令直接派他去修城墙。

这修城墙可是累活,干这种活指不定哪天就没了。

但这一切,与李湘莲都没有关系。

她把后续交给县令处理,将自己完全的从这件事中摘出来。

为了给自己找到合适的青砖,她这几日找了好几家砖厂。

这个时代都是家庭作坊,根本没有一个合适的标准。

就那么两家产砖的,你不买这家的,你也得买另一家的。

李湘莲嫌弃他们的砖成色不好,不够均匀,还起碱。

为了她的青砖大瓦房,这几日她是忙的脚不沾地。

这砖不合适,瓦也不合适,石料还没处买。

想到这里,她又叹了口气。

怎么想盖一栋和她心意的房子就这么难呢?

最后被逼的没法子,李湘莲想到了县令。

她觉得,县令大人见多识广,一定能帮她解决难题。

县令说,我真是谢谢你这么看得起我!

县令最近也是烦的不行。

这城里的冲突,一桩又一件,他每日陷在这等鸡毛蒜皮的小事之中。

今天见着李湘莲过来,那是大倒苦水。

“我这一日日的,给这家调理完婆媳关系,又要去另一家解决小事。”

李湘莲感同身受。

然后建议道:“这城里的居民就是太闲了。你要是叫他们忙起来,会不会好一点?”

忙?

能怎么忙?

李湘莲开始出馊主意,“比如,修个城墙啊,修个水渠,或者修建一个…就修东西呗!这县城那么大,总是有些东西要修的。”

听到她说的话,县令更加的消沉。

“哪有你想的那么容易?修东西不光要人,还要钱啊!”

他对着李湘莲说道:“你看看这个县城里,还能不能榨干最后一点银子?”

李湘莲想到现代社会,“其实也是可以借钱修的。你自己就是县衙,具备一定的公信力,向富商筹集借款,应该很容易吧。”

县令更加难过,“我早将他们都得罪干净了。”

“那我就没法子了。”

两人对坐着,叹了一口气。

人生已经如此艰难了吗?

李湘莲从县令那里得不到一个好的答复,就去那两家砖厂进行比对。

这家的砖更硬一点,那家的砖更齐整一些,这选来选去,看来看去,最后随便选了一家。

反正都不好,不过就是两个矮子里拔将军。

随后又买整齐的石料。

为了叫他家的房子更坚固一些,李湘莲真的是花了大价钱。

不说请村民们用的粮食,只说她花费在材料上的钱财,前前后后就有50两银子。

那材料一点点被运到了工地上,村民也已经修养的差不多,这房子眼看就要开始建造。

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只有田君昊那里,那是凄惨无比。

他可以说是一路逃难去了京都。

向上交的折子,经过层层运输,送到了皇帝面前。

田君昊在上面写明了这一路的见闻。

饿莩遍地,百姓流离失所。

他在上面写道:“天灾来势汹汹,因为天灾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不可估量。但是,在旱灾结束之后的防御工作,更应该注意。现在已经出现了时疫,恳请皇帝派来御医。”

与此同时,他还附上了一张脉方。

收到这份折子之后,皇帝可以说是马不停蹄地派人昼夜研究。

首先,他要确定这封折子的真实性。

同时,他也要指派御医,立刻提出解决病情的方案。

如果这是真的,那么他要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将这件事做的完备。

与田君昊的折子一并呈上来的,还有当地郡守呈上来的一封问安折。

就是他作为一介郡守,向皇帝表达自己的敬意。

至于自己当地的事情,那是一点都没说。

随之而来的另一封折子,则是在哭诉自己,因为旱情所遭受的灾难,请求将今年的税粮用于赈灾。

皇帝先是批复了他的折子。

可。

至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