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齐桓公想要封禅(1 / 3)
周惠王二十二年冬,周惠王病重。距离太子与诸侯会盟间隔九年,这段时间,周惠王因为知道楚国没有会盟,楚国实力可以齐国抗衡,多次想借助楚成王熊恽的力量,立次子带为太子,被大臣们劝阻住了。
太子郑得知父王病重,担心周惠王身后有变,派人联系齐桓公,管仲出主意,让各国派大臣假借向周王问安的名义,聚集京师。
齐、宋、鲁、卫、陈、郑、曹、许八国诸侯纷纷修书奏表,派重臣出使周朝,驻扎在京城城外,虽然随从兵车不算太多,也是旌旗招展,号带飘扬,威风凛凛。
太子出城迎接慰劳八国使臣。八国使臣向周惠王问安。
没几天,惠王去世,太子郑主持发丧,八国大臣借机代表各国诸侯请求太子郑继承王位,接受百官朝贺,史称周襄王。
周襄王的弟弟带,看到如此阵势,只有暗暗叫苦的份儿,偷偷在家跺跺脚出气,从此不敢兴风作浪。
周襄王继位第二年,命令周公宰孔去齐国赏赐齐桓公,表示感谢。
齐桓公先期知道了消息,又一次在葵邱集会诸侯。
在去葵邱的路上,齐桓公想到自己继承人的事与管仲谈论。
管仲建议说:“周朝先王嫡庶不分,差一点酿成大祸。齐国世子虚位以待,应该及早确定,避免非分之想,以绝后患。”
齐桓公推心置腹,比平时与管仲谈话更加诚恳,心事凝重地说:“寡人有六个儿子,都是庶出。年龄最大是无亏,最贤能的是昭。无亏的母亲长卫姬服侍我时间最长,寡人已向她许诺立无亏为世子,易牙、竖貂也向我推荐无亏;但我觉得立长不如立贤,现在犹豫不决。你认为该怎么办呢?”
管仲当然知易牙,竖貂二人是奸佞小人,素得长卫姬宠信,日后无亏成为君主,里外串通,必定祸乱国政,就回答说:“能够接任主公霸业的人,非选贤能者不可。”
桓公慢悠悠,无可奈何地说:“恐怕无亏以长子身份来争。”边说一边看着管仲,想要寻求满意的解答。
管仲说:“周王的王位,是主公稳固确定的,这次会盟,您选择诸侯中之最贤能的人,把公子昭托付给他,就像太子郑依托主公您一样,这不就放心了嘛!”
桓公慢慢点了点头。
到达葵邱,诸侯聚集完毕,周公宰孔也到,迎接礼毕,各回馆舍休息。
这段时间呢,宋桓公御说去世,世子兹父深感公子目夷贤能,坚持把国君让给目夷,公子目夷更是坚决不接受,哥俩真诚想让,传为佳话,最后还是兹父即位,称为襄公。宋襄公尊重盟主的命领,虽然是在服丧期间,也穿着丧服赶来赴会。
对于宋襄公的“仁义”,有两种观点,具体事情以后细说。
管仲对桓公说:“宋国国君有让国的美德,又带丧参加您主持的集会,可见对齐国特别尊重,世子的事情,可以委托他。”
桓公采纳了管仲的建议,让他去宋襄公馆舍传达自己的想法。
宋襄公知道后亲自来见齐桓公,桓公握住襄公的手,恳切地说:“将来公子昭仰仗你了。”宋襄公恐慌不安,愧不敢当,明白桓公诚心托付自己,承诺鼎力相助。
会盟当天,诸侯先让天子使者周公宰孔登坛,齐桓公在后,其他诸侯以此登坛。
坛上正中面南背北设有周天子座位,诸侯向周王虚位叩头拜稽,然后各就位次站好。
周公宰孔手捧赏赐桓公的物品,传达周襄王旨意,遵照天子的命领,把供奉祖宗祭品,赏赐给齐桓公。
齐桓公准备上前磕头拜谢,周公宰孔连忙阻止说:“天子还有命令,桓公年迈,劳苦功高,不用下拜领赏。”
桓公正要伸手领赏,管仲在后面小声说:“天子谦让,臣不可不敬。”
桓公顺势伸手整理衣冠,口中说道:“咫尺天颜,小白做臣子不敢不施礼。”紧走两步到周王座位前,叩头拜谢,然后从周公宰孔手接受赏赐。
看到这场面,众诸侯都佩服桓公礼数周全。
因诸侯都在,齐桓公重申盟约,然后强调:“凡与我同盟诸侯,定当不计前怨,重归于好。”
集会各项活动结束,桓公突然问周公宰孔:“我听说夏、商、周三代有封禅的事,具体都是什么仪式,你能给我说说吗?”
周公宰孔说:“在泰山积土筑坛,祭拜上天,感谢上天的保佑,叫封;在梁父山清场辟地,祭拜土地,感谢土地的恩赐,叫禅。夏、商、周三代君主,接受天地的安排,立国兴邦,功德卓著,所以才有资格封泰山、禅梁父感谢天地。”
齐桓公说:“夏朝国都安邑,商朝国都亳,周朝国都丰镐。都距离泰山、梁父特别远,也不辞辛苦封泰山、禅梁父。现在二山都在我的封国之内,我也想感谢天地,举行这样的旷世大典,你看如何呢?”
周公宰孔看桓公表现出一副趾高气扬,自负高傲的气派,顺口回答说:“君以为可以,谁敢说不可!”这句话回答的有学问,冠冕堂皇,而且没有个人观点。
齐桓公这时候已经听不出嘲讽了,说:“等到明日再与诸位详细商议此事。”说完,示意大家解散,回馆舍歇息。
周公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