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开始改革,收获民心(1 / 2)
在这段时间,刘北虽然没有对外用兵,但他也没有闲着。
他正在谋划着军政改革。
以前,地盘太小,事情也少,所以,也没有改革的必要。
但现在不一样。
掌控了三郡之地后,他管控的人口,便已经超过百万了。
而他的军队,也正式突破了十万大关。
按照原来的草台班子,肯定是管不过来了。
改革,势在必行。
……
刘北首先要改的是军队。
要知道,他发家的时间太短,这些军队,大部份都是招纳黄巾而来的。
良莠不齐。
而且,这些军队,都是几名将领在攻打黄巾时,谁招降的人,就归谁管……
在招降时,一次可能就是一股黄巾几百上千人一起投降。
所以,军队之中,也是各种小山头林立。
让这些人混到一起,只要有心人一煽动,恐怕就是一场大祸。
就比如历史上的张飞,鞭打了部下一顿,就被部下直接杀了……
恐怕就是这个原因。
这种军队,打打顺风仗还行,真要对上那些精锐,恐怕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于是,他最先对军队动刀。
而这一点,他手下几名将领,倒没太大的意见。
毕竟,大家也才刚带兵不久……
很快,在几人的商量下,一支全新的军队出现了。
刘北将军队,完全打散。
然后,对里边的人员进行甄别。
那些平时劣迹斑斑的,全部被剔了出去。
最后,十多万人,混编成了五个军团,共计十万人左右。
分别是青龙兵团两万人,由关羽统领。
黑龙兵团两万人,由张飞统领。
银龙兵团两万人,由赵云统领。
近卫军团一万人,由许褚统领。
这七万人,全是精兵。
而剩下三万余人,则是被挑剩下的,全部被他编入地方守卫部队,由臧霸等人统领。
至于剩下的几万人,基本上都是有各种前科的。
对这些人,刘北一个也信不过。
不过,这些人,都是当劫匪当习惯了的。
放他们离开,他们肯定也不会回去老老实实的种田。
最大的可能,要么就是再次落草为寇,要么就是投靠其他诸侯。
这种资敌的事儿,刘北肯定不会干。
看想了想,干脆把屯田的思路拿了出来,让这些人先试验一下……
……
对屯田,刘北其实只是了解它威力很大。
在三国前期,这些诸侯每次打仗,了不起也就动用几万军队。
而到后期,却是动撤调动数十万大军。
关键的原因就在屯田。
要知道,在原本的历史上,经历黄巾之乱,以及三国的诸侯混战后,整个天朝的人口,都只有不到千万人了。
虽然,这个数据肯定不靠谱。
毕竟,东汉时有五千万人口,而到了三家归晋后,官方记载的居然只剩下八百万了。
估计有很多人为了逃税,托身于世家,把户口隐瞒了下来。
但正因为如此,才更可怕。
世家可是不用缴税的。
也就是说,那个时侯,魏蜀吴三国,能征税的人口,就只有这八百万。
而这个时期三个国家的军队加起来有多少呢?
加起来不下百万。
按理说,这么点人口,是养不起这么多军队的。
然而这个时侯,大家都做到了。
关键就在于屯田。
军队出则为兵,入则为民,自给自足,极大的减轻了对民众的负担。
可想而知,屯田的威力有多大了。
虽然,他并不了解具体怎么操作。
不过,他也只需要知道一个大概方向就够了。
陈群不愧是当世最顶级的内政谋臣。
刘北只是提出了一个构思,他很快就拿出一个详细的方略。
当然,刘北也没有全盘照搬。
这种屯田制,必然会影响到军队的训练。
虽然能养活更多军队,但却会降低军队的战斗力。
于是,他干脆把这些有前科的黄巾,统统编入屯田营。
然后,再由地方守卫部队进行弹压。
而剩下的精兵,依然照常训练。
很快,这一制度就执行了下去。
这一点,在别的地方也许还很难施行,毕竟,屯田需要土地,而土地又都是有主的。
特别是那些大地主,一般都是地方的实力派,即是使地方诸侯,也不可能去革他们的命。
因为那些诸侯,搞不好自身就是最大的地主。
但在刘北这里,却没有这样的问题。
无论是东海,还是琅琊,或者泰山,都被黄巾祸害得够呛。
黄巾祸害人,当然是先去抢地主了。
那些平民都是苦哈哈,有什么好抢的?
这就造成,在他的治下,到处都是空地。
要多少有多少。
当他把屯田的军团安排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