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潘烈的谋划(1 / 2)

加入书签

朝廷欲建新军权、新司法,离不开财源。

刘宏与潘烈合作开设银元司和银元街中心城,是赚了不少钱,但也仅仅是解决了朝廷官员俸禄、军俸的问题。

如何开拓财源,刘宏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征税,从农夫手上征税。农夫种植神农稻,一户一年大概可赚取一万农元,从每户农夫手中征五千农元,单从并州、司州两地征税,一百万农户就可提供五十亿税源。

潘烈道,陛下若想重现黄巾之乱,就可以这样干。

刘宏一时黯然。神农教在他的纵容下,经过二年的时间,已经在司州、并州两地深入人心,且朝廷已下诏天下,免税十年。

若朝廷出尔反尔,背信弃义,不用潘烈发话,神农教各坛坛主就会带着农夫跳出来反抗朝廷。

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如今在司州、并州一带已经深入人心。

而且,随着普通百姓武力的增长,加上神农教撑腰,他们可不害怕朝廷。

至于镇士族的税,刘宏不敢想,也征收不到。

不能征收农税,财源从何而来。

潘烈是坚决不答应收农税的。农税一旦收取,百姓手中没有钱,整个经济就废了。百姓手中没有钱,习文练武修仙的人就少了,守护虚空农场的兵源从何而来。

潘烈宁愿征收神农教种子税,也不愿意直接向农户征税。

潘烈言道,这个税钱神农教愿意出。

潘烈建议,以朝廷名义将神农高产稻种推广至全国各地。

神农稻种子是系统出品,只要不是极度严寒,缺水的地方,都可以种植,在交州一带,甚至可以种植三季。

治粟内史,可改为大汉种业部,在全国各地建立分部,推广神农稻,每销售出一斤神农稻种子,朝廷可征收50农元的农税。

治粟内史,自然不是单纯的改名,而是从框架上进行改革。由原来的一人主抓,改为五人工作小组。

大汉种业部,设部长一名,副部长四名,重大事件,都由这五人讨论签字方能审批。四名副部长,分管东南西北四方的神农稻种子推广,这样即提高了办事效率,又可以互相监督。

大汉种业部,将在各县设立分部,他们直接向副部长汇报工作,不受当地县令监管。

只有如此,才能将中央的政策往下进行推广。大汉165个郡,也就是设立165多个分部,每个分部2人,就是330人,加上总部10人,共计340人,再加上一些杂役,最多1000人。

大汉十三州,有良田10亿亩,一亩地可收取150农元税收,全部按两季算,那每年就是3000亿农元。

刘宏听了大喜,这样一来,这些税收可以直接进入国库,就不怕当地县令贪污了。

3000亿农元,那怕是征收一成回来,就是300亿农元,足够养活一支新军了吧。

潘烈继续道,治粟内史要改革,不如将少府一起进行改革。

治粟内史掌管谷物,少府管理山海池泽等自然资源,这两者构成朝廷的主要财源。

潘烈建议将治粟内史、少府、加上新建立的银元司合在一起,构建大汉国财院。

“大汉国财院!”刘宏念叨几句,觉得这词很好很大气。

刘宏问,这国财院由谁当院长。

潘烈道,非大儒之士,不可担任。

刘宏言,善。

潘烈道,少府管理山海池泽,当经营盐铁,当将分散在各地官府的盐铁权利全部收归中央管理。

少府应分解为大汉盐业部,大汉铁业部,大汉林业部,依照种业部框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统收统支。

如此,大汉国财院下设机构有大汉种业部、大汉林业部、大汉铁业部、大汉盐业部、大汉银元部。

一院五部,掌管天下之财,从此朝廷不缺税源。

刘宏听了热血沸腾,他没有想到潘烈直接将财税问题给完全解决了。解决了财税问题,就相当于解决了朝廷大半问题。

潘烈又道,如今这五部,种业部、银元部有神农地坛支持,相对好执行,其他三部还需要好好规划。

比如盐、铁不论是在开采、炼制、销售环节都有重大问题,盐税、铁税几乎被当地世家、豪强所垄断,这是朝廷税源的重大损失。

以盐为例,一斤盐现在的平均价格在200农元,大汉五千万人口,一年一人大概消耗3斤盐,那就是1.5亿斤盐,每年就有300亿农元的市场。

盐业部成立后,就是把销售税追回来,按三成计算,每年都可得到90亿农元的收益,朝廷何愁无税。

刘宏也知晓大汉弊病已久、如何改革还需要好好思量。

潘烈道,大汉国库院要想执行下去,必须得建立起一支强大的军队和执法部队。

刘宏问道,钱从何来。

潘烈言道,大王无忧,可以发行国债。

国债?向臣民借钱?刘宏差点跳起,整个天下都是朕的,朕居然还向臣民借钱。

但刘宏很快又冷静下来,他若抢夺臣民财富,与强盗何异,不要说世家,就是刘氏子孙中就有人站起来打倒他。

刘宏问道,不能直接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