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7章 干涉(1 / 2)
沈大郎原本是来与陈阁老报喜的,可门都进不去,他只能与门房说一声就回去了。
不过陈二夫人让人给沈大郎带了封信,意思大体就是恭喜沈大郎,再解释一下如今京城局势动荡,实在不宜串门。当然,最后还得叮嘱他们小心些。
沈大郎合上书信,沉着脸对陈小桑道:“怕是要变天了。”
陈小桑早料到了,这会儿也不稀奇:“对咱们是大好事,反正这些人都是咱们的仇人。”
“还不知道圣上想如何处置,对了,你明日要进宫帮皇后扎针了吧?”
陈小桑摇摇头:“皇后娘娘已经派人来知会我,明天不用进宫。”
沈大郎脸色更凝重:“看来情况比我们想象的更严重。”
“不知道是我们上回交上去的账册厉害,还是王大人这回交代的东西厉害。”陈小桑很好奇。
沈大郎想了想,道:“应该还是我们交上去的东西厉害。”
毕竟有先帝的遗旨,还要削藩。
而这次,供出来的主要是违法犯罪的事实。
“要是藩王们也被供出来,你说圣上会不会就着这阵风,把遗旨拿出来直接削藩?”
陈小桑很期待。
要是真趁着这次机会削藩可就太好了。
不过沈大郎很快打破了她的期待:“应该还不到时候,圣上大概不会动手。”
陈小桑有点失望。
大仇还没得报啊。
不过转瞬,她就想通了。
至少把那些人挖出来了一部分,这回无论如何能让他们吃些苦头付出代价。
事情果真如他们所料,一个月后,圣上做出了裁决。
许多老臣子也到年纪了,该颐养天年了。
那些被点到名字的老臣没一个反对,纷纷告老辞官。
而一些年轻官员也跟着被罢官,甚至还被下令永不录用。
这一回,虽然没死人,大大小小的官却直接辞了百来人。
杨家损失最重,十来个官员全被罢官了。
别人能甘心,他们可不行。
于是一封封信飞向太后寝宫。
太后大怒,直接逼着皇帝过来见她。
皇帝早料到会有这一茬儿。
他才进宫门,就听到茶杯被摔在地上。
皇帝冷笑,这是摔给他听呢。
若是真有胆子,直接砸在他身上不是更解气么,显然太后是没那胆子。
皇帝镇定走进太后寝宫,跟太后行礼。
太后却并不免他的礼,只冷冷道:“皇帝这是什么意思?”
皇帝自己站直了身子,直视太后:“朕不明白太后所指何事。”
“好一个不明白,这些日子你做了什么,自己不记得了?我杨家跟着先祖出生入死,才帮着先祖打下江山。
先祖当年亲口说过要善待我杨家,保我杨家世代衣食无忧,皇帝都忘了?”
当年杨家是开国功臣,先祖重赏之后留下了这个承诺。
皇帝笑道:“我当然不会忘,你们杨家也家大势大,日子过得极。”
“你没忘?没忘你为何要罢我杨家十来个官员?”
太后咬牙。
一早她就该除掉这个祸害。
夺了她儿子的皇位,如今还要对她杨家动手。
皇帝沉了脸:“你们杨家强抢民女,霸占田地,还结党营私,哪一条不是死罪?朕看在杨家开国有功,饶他们一命,你倒是不满意?”
“不过几个民女,值得杀头?”
这些事哪家不干?
不过一些贱民的命,如何能跟她杨家的功勋相比。
皇帝嘲讽:“两百多个民女也算几个?为了霸占田地,打死打伤数十人也算小事?”
太后只顿了下,便道:“这些都是王玮的一面之词,如何能信?”
皇帝忍不住笑了。
他在看到王玮证词的第二天就让刑部去查。
王玮在官场这么多年,早习惯给自己留后路。
只要他参与的,都会留下证据。
刑部找到证据后,这些事都不用继续查了。
也是因着有这些东西,那些被罢官的臣子才如此配合。
哪怕不服气,也不敢这个时候说出来。
杨家不同,他们有太后撑腰。
“太后以为凭王玮一面之词,朝中那些老臣能甘心告老辞官?”
皇帝眼睛一眯:“还是太后以为自己能逼朕就范?”
太后气得喉咙发紧。
她怒道:“当年你刚继位,若不是我们杨家帮你稳住局势,你哪有资格坐稳江山?”
不说这个倒也罢了,说起这个皇帝对杨家的厌恶更甚。
他刚继位,杨家趁着他根基不稳,把持朝政。
若不是皇后和陈阁老等一众臣子极力帮扶,这江山怕是已经易主了。
太后竟然还敢将当年的事拿出来说?
皇帝恼怒之下,反倒不愿跟太后多说。
原本他就与太后不是母子,这些年太后一直极力想扶持齐王上位,早与他成了死仇。
若不是如此,他也不会将太后软禁。
只是太后势力并不差,便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