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二章 风雪骤至(1 / 2)

加入书签

正厅外,朔风渐起,彤云如铅,身在屋内,较之门外自然身有暖意,可杨君爱耳中听得秦王适才所言,却是心中泛起波澜,似乎比屋外的风势给自己带来的影响还要更大些。

焱朝之中,无论军民人等,也无论其是否身属兵家子弟,大致都曾听说过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句话,只是这句话虽然流传甚广,但要说起何人真敢如此做事,只怕便是百中无一。

盖因为将帅者终究还是君主的臣子,平日行事首重对上服从,若其人不能接受指挥,即便是真有经天纬地之才、匡扶宇宙之志,想来也没有几位帝王愿意管辖这等部属。

顾霄霆虽为皇帝亲子、焱朝王侯,现下又是领兵在外,距离帝都甚远,但归根究底,总也不能脱离焱朝而自立门户,还是身为臣子之人。

莫说现在皇帝顾秉业的旨意或批复尚未到达暨阳,谁也不知今后局势走向将会如何,即便当真让秦王等人即刻北进,收复故土,顾霄霆也不能轻易地用这个理由再行推拒。

一旦秦王果真抗旨不遵,且不说身为一朝之主的顾秉业作何想法,就是朝堂之上的那些文武群臣,便会对这等行为口诛笔伐,如此一来,岂非是自绝于国?

杨君爱年轻时曾经有过占山为王的经历,并不是只知墨守成规、不敢做大事的人,可自从身投焱朝之后,对于皇帝下发的命令一直是照行不误,从来也未起过不受君命的念头。

想不到今时今日,居然能在这位皇子殿下的口中听到这样的说法,一时之间,心中为之剧震,似是料不中这位年轻人还能做如此想法,真堪称是忒也胆大。

思绪飞转,杨君爱的面色不由得从和善转为严肃,开口向秦王小声问道:“殿下,何以至此?纵然陛下之令或有疏漏,我等也不该当即抗而不遵罢。”

相比于杨君爱的颜色变更,顾霄霆的神色却无甚变化,先是举樽向众人示意劝酒,继而才放低了声音应答道:“我料父皇如今春秋正盛,思虑周详,现今又正值寒冬,父皇又岂能在此时下令强行让我等再度北进?”

“日前陈子云来到暨阳传命之时,虽然用的是原本专属于父皇的明黄绢帛,但其上所写的却是太子之教,并非父皇之敕,足可见父皇心中其实并不赞成此议。”

“我身为国家亲王,自然也是父皇的臣子,太子虽为储君,可总也大不过父皇去,我方才所言的‘君命有所不受’,说的是储君之教命,而非父皇之敕命,侯爷可不要有所误会。”

听秦王如此解释,杨君爱这才为之一宽,略略放下心来,但随即想到太子既为国之储君,所下教令也算是甚有分量,一般臣子亦不敢轻易抗命不遵。

何况现今太子身在帝都,处于君王之侧,而秦王领军在外,身在边陲,难道便不怕太子以此为由,先与陛下以秦王不循国法为由告上一状,而后再发动部分朝臣进行攻讦么?

好像是看出了杨君爱的顾虑,顾霄霆自顾自地一笑,似是自言自语,又好像是特意向他解释道:“其实按照常理而言,那日顾瑱妹子和陈子云赶到暨阳传太子教令之时,我便能够以不合规制为由,拒绝领命。”

顿了顿,方才续道:“我之所以不在那时便提出异议,便是做给他人看,我这个秦王已然算是退了一步,软了一截,已然尊奉过太子的一次违制教令,此后太子若故技重施,那可就怨不得我了。”

回想前事,正与秦王所言无二,杨君爱不禁有些佩服这位殿下的筹算,既是知道太子前番教令违制,却能耐着性子不即点破,即便知晓进兵不易,却也能够谋划周详,寻机取胜。

再者,说起前次进击,自己还于其中发现了这位皇子的另一个优点,那便是不骄不躁、不卑不亢,既有自己的主张,也能在商议之时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对于普通人而言,能做到从善如流,虽然并非十分罕见,但也是一个良好的品质,而对于身为皇帝嫡子、焱朝亲王的顾霄霆而言,能在身居高位之时听取他人谏言,则更是难得。

须知自从顾霄霆来到暨阳以后,至少在名义上,便是屯扎在此地的将士的最高统帅,有些事情,他自然可以一言而决,不与他人商议,即便如杨君爱自己这般贵为侯爵者,也不好在其所为并不出格时与之对抗。

然而即便有此权限,顾霄霆却依然不以自己为绝对正确,筹谋策划之时,他人如有正确意见,他都能一一首肯,无形之中,便让他这位皇子与众人都建立起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目光移动,看着此时正在与叶珏等人谈笑风生,时或举杯共饮的秦王,杨君爱心中暗自称许,不过与此同时,他的心中又浮起一个让自己细思生恐的念头来。

谁都知道,陈子云原是太子青麟宫中之人,这一次他所部人马,都是储君为其调派的将士。好巧不巧,秦王前番出兵,便要点陈子云为前锋主将之一,这其中或许别有说法。

而看现在的结果,虽然陈子云兵败之后并未受到什么实质性的惩罚,可他麾下的兵马已经随着当日一战伤折殆尽,即便尚有极少数幸存者,也不再认其为自己的主将。

兵乃将之威,没了所部兵马的陈子云,纵然胸中真有过人之能,在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