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五章 犯颜直谏(1 / 2)

加入书签

与现下在皇宫大殿之内的焱朝皇帝顾秉业不同,身在青麟宫中的太子顾霄清时下不仅并未独处静思,反而正在与太子府左詹事魏元昌两相对视,各人都是互不相让。

只因太子顾霄清心中不喜由顾秉业亲自选拔而出、配入太子府任职的众官,魏元昌虽然名为太子府左詹事,但已有颇长时间并不来青麟宫中应事,顾霄清心下甚睱,也不去管他。

原本魏元昌也不想与当朝太子互生龃龉,可是时至今日,魏元昌觉得自己已是不得不来,不能不来,在他眼中,若是再无人劝谏这位太子,终有一日,这位国之储君会将自己陷于万劫不复之地。

平心而论,魏元昌其人平素信奉所谓‘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既然知晓太子并不看重自己,他也不愿尽力为太子着想,甚至时时规劝顾霄清。

可是当他知道太子竟是阳奉阴违,对顾秉业的意思熟视无睹,反而派遣陈子云率数千仓促聚合的地方厢军而至暨阳,美其名曰‘助秦王一臂之力’的时候,就再也坐不住了。

在魏元昌想来,太子身为国家储君,自然应当为家国天下着想,且不说秦王如今是为国戍守边塞,并非是为一己之私而移府北去;即便其当真是想以职谋私,只要于国家大义无碍,外敌入侵之时,太子也需尽心助其成事。

可是便在秦王身处前线与敌国兵马对峙、皇帝亲自授意令太子相助之时,这位焱朝的太子却仿佛鬼迷心窍了一般,竟然做出此等事来,却又教天下人闻之作何想法?

自古以来,凡能为社稷之主者,必然心有天下、志存高远,虽通权数,却也不能四面树敌,更兼暗中摧折良臣。

想秦王乃是太子的同胞手足,若是连他都不能为太子所容,那么这天下之间,顾霄清还能容下哪一个人?

杨君爱、岳万里、叶珏等人虽然年纪各别,但说来都是国之良将,足以为焱朝干城,若是连这些臣子的安危都不能为太子顾及,那么这天下之间,顾霄清又能以何人为臂助?

更有甚者,于公说来,当今陛下是焱朝所有臣民的君父,于私说来,皇帝也是太子的亲生父亲,而顾霄清连他的意思都敢于违背,那么天下之间,还有谁能引导、规范太子之行为?

在进入太子顾霄清的青麟宫之前,魏元昌的心中实是想了太多要对太子陈明的事由,也思考了太多应该被太子采纳的建议,可是当他真的进入青麟宫中,与太子相见之时,说了不上三句话,便被顾霄清斥令不得申述,如此一来,竟是只能张口结舌,怒气填膺。

但魏元昌也并没有放弃,即便太子已经明言自己不得再说,即便太子已经表示让他就此回去,他却依然站在原地,丝毫未动,反而大睁着双眼,直视着太子顾霄清,不肯干休。

与此时心中惊怒交加的魏元昌不同,太子顾霄清的面上并无惶急、愤怒之色,反而带着诡异的、淡淡的微笑,瞧来倒是颇有安之若素之状。

见魏元昌始终不肯离去,对自己言语之中的意思置若罔闻、只做不知,顾霄清目下也并未动气,只是开口言道:“魏先生,你的来意孤家心中明白,但如今木已成舟,米已下锅,无论你再说什么,也属无用,秦王今番之败可说是已成定局,你就不必再为之操心啦。”

按说魏元昌此时的官职,只不过是太子府中的属官之一,而顾霄清却是当朝太子储君,两者之间的位份高低,相差实不可以道理计。但魏元昌生性刚直,从来不会因为对方的位份而放弃自己的看法,此刻亦是如此。

冷哼声中,顾霄清只听他缓缓开口道:“太子殿下,你是一国之储君,既为人臣,又为人子,为人臣者,当心存**,行正道,秉正义;为人子者,当守孝道、守仁道,守常道。

“而殿下如今不惜违抗君命,无视父言,不念手足之情,不思万姓安危,敢问殿下,你派遣陈子云率厢军北去之时,可曾想到过此战若秦王败了,那将会给我朝带来怎样的后果?”

虽是魏元昌现今言语之间铿锵有力,字字句句声情并茂、真心实意,可是太子顾霄清听在耳中,却直如轻风略过,不以为然,反而应道:“我自然想过,此战若败,则老二亲王之位多半不保,即便他还能保留位份,日后也再难与我相争。”

他这话答得轻描淡写,但听在魏元昌耳中却如惊雷霹雳一般轰然奏响。

怒极反笑的魏元昌心中再无原本的规劝引导之想,反而生出几分与奸佞抗辩的样子来:“殿下慎言,须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只有心无杂念之人,才能当真得偿所愿,才能深孚人望,才配得上一国之正位!

“而你如今满心私欲,只以自己的权柄为重,丝毫不以手足为重,不以君父为重,不以社稷为重,即便当真无人与你相争,你便当真能够让天下人心悦诚服么?我劝你一句,你改悔罢!”

魏元昌这几句话尖利如刀,偏生又语速甚快,如同珠联玉缀,顾霄清纵然有心打断,却也势所不能,等听完他说的最后一个字,这位当朝太子已然是再无此前神情,反而怒火如炽。

顾秉业当初特意钦点魏元昌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