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收获禁军军心,陛下真乃千古仁君(4 / 5)

加入书签

,但李乾最后说的那些话确实让他们很高兴,毕竟文臣们一直奉行的就是这套东西。

而且这也能侧面表现出,皇帝陛下内在是个性格慈和的人。

不管如何,一个性子温和的皇帝总要比一个暴戾的皇帝好得多。

但武将们却不如他们这般高兴,只是象征性地拱手称赞了一下。

其实不用李乾说,他们也不会让手下禁军太过分的。

毕竟有句话叫得人心者得天下。

虽然这句话不怎么准,但在多方势力相同的时候,人心这个东西就很重要了。

再者说,他们可都是有野心,想把吴国当成封国的人,又怎么会使劲作践吴地的百姓呢?难道想得到一个千疮百孔的白地?

只是,现在让李乾这么一说,仁君的名头反倒让他摘了去,真是好生不爽。

还有那句,替你赏赐作战有功的将士?你咋不上天呢??

将大臣们的反应都看在眼里,李乾揉着嗓子,用沙哑的声音笑着道:“诸位卿家,朕乏了,这里就交给你们了。”

武将们压抑着的不爽都被他看在眼里,李乾还有些发毛。

他这次出来可是冒着一定风险的。

这里毕竟都是武将们的人,万一真有人冲冠一怒就坏了。

这么多武夫,万一有个人犯浑呢?

虽然冲冠的那个人肯定没什么好下场,但李乾作为“怒”的后果,可能是要死翘翘的。

到时候再后悔也晚了。

“臣等恭送陛下!”文武官员们齐齐躬身。

李乾来到自己的玉辂旁,发现穿着大红蟒袍的魏忠贤正立在玉辂门口,犹如护蛋的老母鸡,警惕地盯着每一个从附近路过的人。

“陛下,您回来了。”老太监遥遥望见李乾的身影,当即松了口气。

“走吧!回宫!”

李乾上了玉辂,禁军们当即驱散了堵在外面的百姓,仪驾缓缓而动,向京城方向返去。

在仪驾到京城之前,那些百姓就已经先一步回京,把消息传了回去。

啧啧~~

百姓们的好奇之心顿时被激到了最大!

三十万禁军齐声骂娘,这一切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

所以,下午时分,当仪驾返回到京城时,场面再次热烈起来。

问题来了,究竟是皇帝陛下去了之后被禁军骂了娘,还是他带着禁军骂了别人的娘?

现在打量着依旧威风凛凛的天子仪驾,看来前者的可能性不大了,应该是后者了。

听说皇帝陛下登基前当太子的时候,就是个混不吝的纨绔。

没想到现在登了基,英雄本色更显飞扬啊!竟然带着这么多禁军骂人家的娘!

百姓们目中的八卦之火熊熊燃烧,似乎要把那镶金嵌玉的玉辂烧的灰都不剩,好好欣赏一下大乾皇帝的英姿。

只是李乾恪守“不能开窗”的规矩,一直到仪驾自朱雀门行进皇城,车窗都没打开一下,让百姓们颇为失望。

不过这事儿自然不算完,八卦之心得不到满足,大家身上就如同有千万只蚂蚁在爬。

普通百姓们不知道当时是个什么情况,跟着皇帝陛下誓师的那些朝廷官员总知道吧??

等他们回来不就知道了?

有关系的跑关系,没关系的翘首以盼,等着第一手的消息传回来。

李乾倒是不清楚百姓们热切的心思,此刻他已经回到了长生殿。

虽然他已经尽力让自己的讲话做到简短了,但嗓子还是有点沙哑。

李乾换下了繁重复杂的衮冕,躺在躺椅上闭目养神,武媚娘依偎在他怀里,素手端着一碗清凉的枇杷雪梨露,一勺一勺地喂给他吃。

“陛下,好受些了没有?”

“嗯……”李乾轻轻点了点头。

武媚娘放下黄瓷碗,一边帮他揉按脖颈周围的软肉,一边不无抱怨地道:“那些文官们也真是的,就喜欢写一些又臭又长又没用的东西。”

她这几天跟着李乾批奏折,也被文臣们的奏折折磨的不轻。

李乾却伸手环住她的腰,笑着道:“誓文其实不算长,只不过朕没按照他们写的东西念罢了。”

他觉得,武媚娘大概是没听到南郊传过来的声音。

大乾皇宫在京城最北端。

而李乾誓师的南郊离京城南大门明德门大概有十五里左右,从明德门到皇城的距离则更长,据李乾估计怎么也得有二十多里,再加上京城的嘈杂环境也会阻碍声音传播,所以皇宫里听不到也正常。

只是武媚娘却来了兴趣,伏在他胸口好奇问道:“陛下,您是怎么说的?”

李乾笑了笑,这倒没什么好隐瞒的:“朕告诉那些禁军,吴国要断了漕运,断了他们的粮食,禁军们自然不愿意。”

武媚娘点点头,谁又愿意饿肚子呢?

“然后朕就跟他们说,夫差不想让你们活下去,你们就得干他娘的!”

“啊?”

武媚娘先是一怔,随即噗嗤一声,掩着秀口笑了出来:“陛下,您……您还真是……”

她想了半天,也没想到什么合适的词汇来形容。

不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