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6章 凝式之谋(1 / 2)
“两位叔伯,这郭崇韬、卢程等人未免太欺负人了,公开抨击父王,好在圣上没有怪罪,否则就让这些小人得逞了。”
安金全的府中,即便是散朝都快大半个时辰了,李从审依然没有气消。
安金全听闻不禁摇头,“贤侄还是过于冲动了,郭崇韬等人的针对,未免没有圣上纵容的意思。”
“圣上纵容?为什么?要知道贞仪已经是贵妃,代行皇后之权,父王也是平南都督府都督。”年轻的李从审有些不理解。
李从审并不大,如今也才26岁,正处于年轻气盛的阶段。
因为大部分时间在太原,李从审在军中并无什么地位,东宫右卫率看似职位高,但其实是虚职,实际不如李从珂。
平时,二人是有矛盾,可毕竟不在一起,有矛盾也没机会爆发。加上对方只是义子,自己是郡王长子,地位也不一样,他就没那么针对李从珂。
安金全也不知道该怎么说,倒是一旁的杨凝式开口道,“因为圣上要平衡朝堂局势。”
杨凝式因为受到李嗣源的青睐,如今倒也混得不错,在安重诲回朝堂前,是李嗣源在太原亲信的二号人物,也算是智囊。
安金全毕竟是武将出身
,勇武倒是勇武,可就在一些事情上,处理不灵活,反应也不快。
这也是为什么杨凝式会得到重用的原因。
安重诲回来后,杨凝式地位就降到了第三。若是加上有名无实的李从审,杨凝式地位还得下降一位。
“为何?”李从审追问道。
安金全也好奇地看向这位才子,对方看法的确独特,他也比较信奈对方。
见安重诲没有说话的意思,杨凝式也想趁机彰显一下自己在几人中的地位。
“圣上何等聪慧的人物,怎么会不知郭崇韬这些话是有意针对郡王,但圣上并没有阻止,就是在忌惮郡王,所以才会纵容郭崇韬的所作所为。”杨凝式解释道。
安金全神色严肃,对杨凝式示意道,“杨御史继续说。”
杨凝式点了点头,继续解释道,“宫中有贵妃娘娘,朝中有安大夫和安尚书,军中又有雁门郡王,这样的一股势力放在以前,那就是外戚掌权。
圣上是何等英明的人物,肯定不会纵容外戚掌权,所以他提拔跟郡王不和的郭崇韬为内阁大学士,纵容郭崇韬后续种种行为。
郭崇韬以名门望族出身自居,提拔卢程、卢汝弼、韦说、豆卢革等人,身边聚集了一
群世家子弟出身的官员。看似其他人都是四五品的官员,但卢程四人便是四品,加上其他人,这势力不容小觑。
再加上宫中皇长子之母杨修媛,这股势力串联起来,其实并不比郡王这边差多少。
或许少,在朝堂上,郭崇韬的势力大过郡王,只是在军中的势力不如而已。但其也是兵部尚书,若是其好生经营,还是能在军中积累出一股不弱的势力。”
杨凝式对这些看的比较透彻,只是安金全和李从审听了之后,前者神色凝重,后者颇为惊讶。
安重诲听闻有些疑惑,“不是说圣上不喜世家吗?”
杨凝式听了之后摇头,“圣上只是不喜世家,可没说不用世家子弟。经过黄巢和朱温二人长达三十余年的祸乱,更有朱温制造白马驿血案,世家虽未消亡,但其实早已日薄西山。
你们看看朝中,除了年长的官员中有世家子弟,中下级官员和最近几年的中举者,有几人是世家出身?
而且圣上大开科举之路,除进士外,其余几科都在扩招,大量的寒门进入朝堂,世家很难恢复之前的盛景。
这样的情况下,世家威胁不到皇权,圣上自然不会把世家排斥于朝堂之外。
”
安重诲听了后,恍然大悟。
他本身是武将出身,因为作战勇猛才得到李嗣源的信任,一步步成为对方的心腹。可他并不熟悉朝堂之事,看似他是工部尚书,但他对工部之事并不熟悉,对于工部的掌控力度也不行。
六部尚书里,他的存在感最低。
安金全一脸凝重地看向杨凝式,“杨御史可有好的建议?”
杨凝式思考了一会儿说道,“直接对付郭崇韬肯定不行,先不说能不能找到合适的理由,而且圣上恐怕也不会同意。
不过对追随郭崇韬的卢程、韦说等人,倒是可以想想办法。
安大夫忘了自己的身份吗?
您是御史大夫,掌管御史台,只需要让人去寻找卢程等人的罪证,找到罪证后直接弹劾,圣上肯定不会包庇,郭崇韬也无法阻止。
剪除了他的羽翼,他的威胁就没那么大了。”
的确,他们这边的优势就是掌握了御史台这个大杀器,只要罪名充足,害怕弹劾不下来?
李从审听了眼前一亮,连忙说道,“两位叔伯,杨御史言之有理,直接把那些弹劾下来就是。今日朝堂上,卢程也在针对父王,我看就可以先找他的罪证。”
安金全点了点头,
“这个办法倒是可以试试。”
李从审对杨凝式的印象更好了,想到宫中妹妹的处境,他不禁问道,“杨御史可有办法让圣上正式册封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