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西梁巨变(三)(1 / 2)
“陛下,魏王已经率领大军离开洛阳。”
紫微宫内,冯廷谔恭敬来到朱友珪面前,把张全义率军驰援虎牢关的消息向其汇报。
冯廷谔之前是朱友珪的马夫,之所以后者会把他带着一起去诛杀朱温,是因为他的武艺高强。带着这位马夫,胜过几十名士兵。
朱友珪称帝后,冯廷谔也一步步被提拔,很快就成为了禁军的主要将领之一,担任左右控鹤都指挥使,掌管侍卫亲军。
控鹤都是朱友珪的起家部队,加上自己自己之前就是靠着禁军才兵变成功,所以他对负责宫禁的控鹤都更为看重。
他不需要这个控鹤都指挥使多有能力,但必须对他忠心。
亲手杀了朱温的冯廷谔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他走了?洛阳城内的大臣们都什么反应?”朱友珪此时正在吩咐近侍收拾东西,显然在准备逃跑。
冯廷谔恭敬道,“回陛下,那些大臣都以为陛下要跟贼军决一死战。”
朱友珪听闻不禁一笑,“要的就是这个效果。控鹤都这边准备好了没有?今日入夜后,就撤离洛阳。”
冯廷谔点头道,“陛下放心,臣已经召集三千对陛下忠心耿耿的控鹤都将士,都是骑兵,定能护送陛下抵达长安。”
朱友珪跟李唐购买了不少战马,自然不会亏待禁军。三千骑兵护送,整个队伍行进速度会很快,等朝臣们发现,他们都快到陕州了。那个时候,就算是贼军追来,他们也不用担心。
到时候只需要固守函谷关,贼军也拿他没办法。
或许还能学秦国,在函谷关以西坐看中原风云变幻。
朱友珪典型的是本事不行,又很自信。
还秦国,也不看看秦国统一之前的疆域都包括哪些。
“都是骑兵最好。等到
了长安,朕一定重重有赏。”说完朱友珪就让人快点去把那些金银珠宝装好。
这所谓的三千忠心禁军,还不是他拿财物收买过来的。若是不赏赐,说不定后面就会闹事。
好在这宫中的金银珠宝不少,若是都能运走,无疑是最好的结果。
此时的洛阳城,人心惶惶,不少朝廷大臣都在寻找后路。
他们不认为张全义能守住虎牢关,若是能杨师厚的大军杀来,他们这些官员怎么办?会不会被朱友贞清算?
当务之急,自然是寻找后路。
有些人自然是愿意归顺朱友贞,结束朱梁分裂的局面;也有人担心被朱友贞清算,便想着能不能逃出洛阳,去投靠大唐。
这些官员中,基本都是大唐时期过来的官员。
大部分都是李柷北逃之前考中进士或者便在朝廷身居不低的职位,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便臣服于朱温。
而想要归顺朱友贞的,要么是朱梁的老臣,跟随朱温一起打天下的,像敬翔之类,迫切希望朱梁可以结束分裂;要么是被李振排挤或者做过不少对李唐不利事情的官员,只能选择投靠朱友贞。
想去投靠大唐的,也分两部分。
一部分是朱友珪时期的既得利益者,担心被清算,只能投靠大唐来避祸。
还有一部分是那些心中有大唐的官员,多是一些新近进入朱梁的官员。如今中原动荡,而大唐在太原复兴,当今圣上先后平定李存勖叛乱,大破李茂贞,让不少人燃起了对大唐的向往。
于是趁着朱梁混乱,便想趁机北逃至李唐境内,为大唐效力。
这是官员的情况。
普通人和那些本地家族,就没有想那么多,留在洛阳或许还好一点。特别是普通人,谁做皇帝对他们来说,并不
重要,只要能吃饱饭就行。
大唐天佑九年二月初一夜。
随着夜幕降临,位于紫微宫北面的玄武城却是热闹起来:数千骑兵正在集结,而在大殿前的空地上,则是停着上百辆马车,马车旁边有着一些宫女太监以及赶车的马夫。除了几辆是载人的马车外,剩下的马车都装有不少大木箱,不用想,里面肯定是金银珠宝,这都是朱友珪准备东山再起的家当。
朱温称帝后,开始在开封,随后还是迁到洛阳,就是因为这紫微宫。
紫微宫经过隋唐两代三百年的修缮和扩建,规模庞大、气势雄伟,远比开封的皇宫好很多。所以朱温还是喜欢紫微宫,称帝后,除了改了一些宫殿名字,整体结构并没有动。
紫微宫位于洛阳城西北方向,在洛水以北,朱友珪想要逃跑,自然是从玄武城出发,经曜仪城,最后从圆璧城的城门而出。这么逃跑,就能隐藏行踪,洛阳城里的百姓大晚上也发现不了自家的皇帝的跑了,官员也是如此。
因为是数千人的队伍,还有这么多马车,自然有些匆忙,加上朱友珪还要派人去通知随行的官员。
按照李振的提议,随行的官员不宜过多,而且只能在逃离洛阳当天通知,避免消息走漏。甚至不少官员是以召进宫议事的方式,可以最大限度确保行踪的保密。
李振早早的就赶到了皇宫,入夜后,才让自己的家人在护卫的掩护下前往皇宫。
“李相,圣上问还有多久出发?”冯廷谔来到李振面前,恭敬问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