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兄弟相聚(2 / 2)
但只要再次统一,依然会很强。
在朱梁建立的时候,大唐就已经覆灭了,宫中那位想要重建大唐并不是那么容易。除却朱梁不说,其他藩镇会同意?蜀国?杨吴?”
李珽脸色不太好看,握着茶杯的手青筋直冒,生气地看着胞弟,“二郎,你这是怎么了?别忘了你是大唐的
进士,不是朱梁的进士。
我们都是陇西李氏的后人,你为什么要去帮李氏的仇人?”
“兄长,真的要我明说吗?”李琪并未生气,而是淡淡回道。
“有话就说!”李珽有些不悦,重重地把茶杯放在桌上,杯中的茶水溅射而出,散落的茶叶上还散发着淡淡热气。
李琪抬头瞥了一眼桌上散落的茶叶和茶水,淡淡解释道,“兄长应该知道,我们兄弟二人若是在同一阵营,并不利于家族的发展。
如今我们故土难回,若是在同一阵营,因为意外而导致家族覆灭,我们就是家族的罪人。
现在这样有什么不好?兄长贵为礼部尚书,弟也是御史中丞,无论怎么样,家族都能延续下去。”
李珽听完不禁沉默,这的确是很多家族做的事,不会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杨赞图和杨赞禹兄弟不就是如此吗?
杨赞图在圣上麾下效力,杨赞禹却转投晋王,如今晋王伏诛,杨赞禹被贬,但杨赞图却是担任幽州节度使行军司马,成为了幽州节度使的第三把手。
“既然你坚持,为兄就不强求了。若朱梁那边待不下去,记得及时投靠朝廷。”李珽觉得也有些道理,便不再相劝。
“多谢兄长理解!”李琪认真说道。
其实这都不是李琪留在朱梁的根本原因。
不要忘了,在朱温称帝后,那几年里,朱梁对外征战的诏书、檄文都是他写的。而这些作战中,相当一部分是针对太原朝廷,在诏书和檄文中,李琪可不止一次贬低李柷,甚至有更过分的话语。
他要是真投靠了太原朝廷,这要是被谁提起之前的旧事,就算是贵为礼部尚书的李珽也救不了他。
所以不是他不想,而是他不敢。
当然,要是大唐灭了朱梁,那就没法了。
“敢问兄长,太原这边是否有对关中出兵的想法?”李琪也没忘自己此行的正事。
出席太原朝廷的元日大朝会是主要目的,但也担负着打探大唐动向的任务。
不久前,大唐一举攻占了李茂贞麾下三镇,把李茂贞赶到了秦州那穷乡僻壤,这可把不少人吓了一大跳。
特别是朱友珪。
如今西梁实力羸弱,若大唐有心攻打关中、收复长安,恐怕长安坚持不了多久就会失陷。
丢了关中,朱友珪可就基本完蛋,所以趁着这次机会,也想通过李珽这边,打听一下大唐的动静。
李珽摇了摇头,“这个你放心,暂时没这个计划。李茂贞那边的事,纯属意外,一般情况下,短时间内,朝廷不会主动对外开战。
魏博那边只是为了帮你们的皇帝牵制住杨师厚。”
在李珽看来,这并不是什么不能说的秘密,毕竟有心人一分析都能察觉。
朝廷刚刚平定晋王叛乱,本就不宜对外开战,李茂贞的事的确是巧合。既然胞弟要问,他也成全对方,让对方回去能交差。
李琪听完,顿时放心多了,“若是这样最好,想来吾皇也就不用夜夜提心吊胆。”
李珽听闻,有些不屑,“二郎,朱友珪弑父篡位,这样的人,你还辅佐他?真不知道你是怎么想的。”
李琪神色一沉,“兄长,你说过不再过问弟的选择,怎么又提这事?”
李珽解释道,“只是觉得即便是你要效力,也得选一明君才是。”
“兄长,这事你就不要过问了,弟心中有分寸。”李琪沉声道。
就在两兄弟气氛有些尴尬的时候,外面突然传来一声巨响,然后二人便看到一朵璀璨的花朵在空中散开。
看到那烟花,李珽不禁一愣,嘀咕了一句,“明日就是天佑九年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