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2章 史书(3 / 4)

加入书签

府主的时候,张狂性格也没有半点儿收敛,并且还在答应了姜家府主的讲情之后,去而复返,丝毫不曾顾及自己身为一座庞然大物之麟女的身份,故作夸张地吐了一口唾沫在那学府前辈的脸上,然后嚣张大笑,抬脚离开。

活脱脱一个乡绅恶霸的模样。

云泽讪讪一笑,然后颇有同感点头说道:

“虽然我对那位天枢麟女没什么了解,前后加起来也就见过两次而已,之前那次还没觉得,但这次见到,看着确实像个脑子不太正常的。”

姜北叹道:

“不只是她,整座天枢圣地就没几个正常人。”

云泽皱起眉头。

“跟天枢圣地自古传承的那部《贪狼星经》有关?”

姜北微微摇头。

“不清楚,但天枢圣地确实没有多少正常人,都是一些不可理喻的家伙,比起隐元圣地的那些人还要更麻烦,最起码隐元弟子在没跟别人动手的时候还算正常,可天枢弟子,无论什么时候都不正常。所以真要说起来,天枢圣地其实也算臭名昭著了。”

云泽了然,提起酒坛喝了口酒,若有所思。

...

南门城。

宁十一已经在此停留数日之久,落脚在一家客栈当中,整日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一边调养自身伤势,一边推演古代王朝的治国之道,想要以此作为基础,找到一个可以妥善管理洞明圣地辖下地界的办法。为此,宁十一也曾出门几次,每次都是跑去南门城有且仅有的那家书铺翻阅历史典籍,想要从中找到“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具体原由。

书是翻了不少,但时至今日,也依然没有什么太大的进展。

反倒伤

(本章未完,请翻页)

势的恢复程度足够喜人。

入夜。

宁十一坐在桌旁,眉关紧蹙,身前的那张桌面上,除了一盏油灯之外,还有厚厚一摞满是涂抹痕迹的宣纸,全部都是这段时间借鉴古代王朝治国之道留下的费稿,看似能有百余张。

还有一本前段时间打从书铺借来的纪传体通史,宁十一刚刚第四次翻完最后一页。

手边也随之多了一张没用的废纸。

宁十一抬手揉了揉两边太阳穴,长长吐出一口闷气,放下手后,目光落在自己刚刚丢到一旁的那张费稿上,愁眉不展。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似乎自古以来就是定局,唯一不同的就只在于王朝存在时间的长短,并且一座又一座王朝的从有到无,一旦纵观整个过程,就会发现它们总是惊人的相似。

一座又一座的王朝,前几任君王,虽然相互之间也会存在一些不同之处,但大体都是任人惟贤、清正谦洁、治下有方,也正因此,几乎每座王朝都会在建立之处的几任君王之间,可以维持逐步鼎盛的趋势,国力也会随之逐步增强,可以保证国泰民安。但这所谓的趋势却又存在一个极限,一旦达到某种程度,继任君王就会逐渐变得昏庸无能,似乎正合“盛极必衰”四个字中蕴含的道理,也就导致这些原本国力鼎盛的王朝,会在这些昏庸君王的统治之下,逐渐走上下坡路,直到最终沉入谷底,就此灭亡。

王朝兴衰,自古如此,无出其外。

但宁十一想不通其中的道理,更没办法找到避免的方法。

她望着摆在最上层的那张费稿,怔怔出神,良久,又将面前那本史书重新翻开。

在这部囊括了许多古代王朝历史更迭的书本开篇,有着撰书之人假借道家经典的一句评点,用来提纲挈领。

“福祸无门,唯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然后就是书本最后一页,同样是以这句话作为后序。

很奇怪,因为这句话用在这里似乎并不合适,而全书内容虽然囊括了许多古代王朝,但在看过之后,就会发现书本内容就只是撰书之人在以一个第三者的视角,冷眼旁观这些古代王朝的兴衰过程,除去开篇之言与后序之外,就再也没有参杂其他内容。

撰书之人,在署名之处用了真名,正是柏氏妖城那位圣贤君子。

宁十一有些理解不来其中深意。

她将书本重新合上,起身来到窗台附近,低头看向夜幕笼罩之下的街道。

入夜之后的南门城,尤为安静。

宁十一出神片刻,然后转身拿上悬挂床头的柳叶刀,又拿了桌面上的那本史书,径出门去。

然后刚刚开门,就有一个魁梧汉子恰好从门前经过,被忽然走出门来的宁十一挡住了去路。魁梧汉子腰悬阔刀一柄,被迫止步,瞧了一眼因为伤势就神情恹恹的宁十一,竟然对他视如不见,立刻扭头啐了一口唾沫,猛然拔刀,架在宁十一的脖颈上,狞色道:

“哪儿来的黄毛丫头,敢挡老子的去路,瞎了你的狗眼!”

宁十一背对魁梧汉子,能够感受到阔刀刀锋紧贴脖颈,眼神立刻冷了下来。

魁梧汉子又啐一口唾沫,手中阔刀依然架在宁十一的脖颈上,从旁边绕了过去,来到面前。方才还只匆匆一撇,没有看清,这会儿倒是瞧见了这位黑衣姑娘的面容,那魁梧汉子眉头一挑,嘿的一声笑了起来。

却不待其再做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