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林牧上台,稳重大气(1 / 2)

加入书签

大幕缓缓拉开,只见舞台上摆放着一桌两椅,其中一个椅子摆在桌子的前面。

这个椅子在京剧术语中叫做小座。

别小看了京剧舞台上的这一桌两椅,代表的是千变万化。

京剧本来就是一门高度写意的艺术,而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这桌子和椅子。

小座代表的就是比较私人的、非正式的场所,比如说在家里、后宫等等。

而把这个椅子放在桌子后面,就叫做大座,表示的是非常正规的场所,比如说皇帝上朝,官员审案子。

桌子后面则是一块大屏风,上面绣着牡丹盛放,孔雀开屏。

而下面所有的戏迷们都将目光看向了上场门的方向,都怀着各种各样的心思,准备要看一下这个替师出战的林牧,到底是个什么成色。

锣鼓一敲,林牧深吸一口气,迈着方步就走了出来。

刚从幕布后走出来,就听到台下几乎所有的戏迷都是热烈的鼓掌,连声的叫好,一下子让林牧的心更加的静了下来。

如果不清楚津门戏迷脾气的人,还真的是以为林牧有多么的厉害,一上来就把戏迷们给震住了。

其实不然,这就是津门戏迷的特点。

不管你是谁,不管你有没有名气,名气是大还是小,当你作为角儿,刚刚上台的时候,我们就会给你面子!

这个掌声和叫好声,叫做碰头好,是津门戏迷欢迎人的一种手段!

演员最怕什么,最怕的就是冷场。

不管你多大的角儿,上台之后,下面没有鼓掌,没人叫好,你当时心里就会冷了一半。

这就是津门戏迷可爱的地方。

而接下来,如果你的表现让他们认可,这叫好声和掌声是绝对不会吝啬的。

但是,如果你的表现真的不行,那你就会感受到津门戏迷的恐怖之处。

不过,林牧的扮相确实是出彩,很多戏迷也是默默的点头。

“这小伙子,挺精神的嘛!”

“嗯,一副好皮囊,太适合唱戏了!”

“就是不知道唱的怎么样?”

下面的戏迷们纷纷的窃窃私语了起来。

其中还夹杂着一些让人疑惑的喊叫声。

“牧神万岁!”

“牧神真帅!”

“牧神我爱你!”

……

这出戏一开始的时候,是最考验老生演员的地方。

因为从出场开始到第一句“引子”出口,足足有一分钟左右的时间,其中的做派,眼神,都需要让台下的观众感受到你。

林牧在踏上舞台的那一瞬间,整个心都安静了下来,连他自己都非常的吃惊。

林牧脑海中回想起了之前看到彩排中于智魁老师的那些动作,几乎是下意识的,所有的动作没有任何的偏差!

站在侧幕的于智魁亲自给徒弟把场,当看到林牧如此沉稳大气的时候,心中的那块大石就放下了!

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于智魁看到林牧的动作,就知道林牧已经稳住了,接下来,就要看他的戏,唱的怎么样了!

林牧迈着四方步,稳稳的走到了九龙口的位置,双手水袖一抖,唰的一下,两条白色的水袖如同白龙出洞一般,飞向了两侧,然后,林牧将水袖收回。

双手抬高,在官帽的两侧一顿,然后双手顺下,在自己的髯口上一捋而下,最终,双手抓住腰间的玉带,轻轻一端。

这一系列的动作,在京剧里,是一个程式化的系列动作。

投袖,正冠,捋髯,端带。

林牧的这一系列的动作,做的潇洒非常,竟然跟于智魁一般无二。

就连站在于智魁身边的李正素都是忍不住掩口一笑,凑到于智魁的耳边,说道,“老于,小牧可是平日里没少观摩你啊,你看这动作,几乎跟你一模一样!”

于智魁也是心中一阵欣慰,其实他也有些惊讶,没想到林牧竟然对他动作的细节,还原的这么惟妙惟肖!

不过,于智魁并没有彻底的放下心来,要知道,这出戏对于年轻演员来说,是非常难于驾驭的。

因为,一开始,10多分钟的时间,林牧需要一个人在舞台上,连说带唱,这对于一个老生演员来说,是对他艺术魅力的最大体现。

如果你让观众们都坐不住,开始聊天了,那就说明你还是太稚嫩,还需要磨炼。

“金井锁——梧桐,长叹空随——一阵——风——”

林牧上台之前,自然是使用了“天籁之声”,将自己的嗓音条件提升到了90。

这两句叫做“引子”,一般都是一个对子,两句诗,用来体现角色的心情或者所处的情景。

一般来说,这个引子就是半说半唱,没有乐队,全凭演员的嗓子。

而林牧这个引子一出口,台下的那些懂戏的戏迷们一下子打了个激灵。

好霸气的声音啊!

林牧的声音又清脆,又干净,仿佛没有任何杂质一般,直接就唱到了他们的心里。

“好!”

“咦——”

现场的戏迷们这一次是发自肺腑的叫好。

看到林牧的表现,在听到台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