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3 义粮(1 / 1)
处理完王氏的事,顾东篱回家去了。
沈澜舟也刚从知府衙门回来,他脸色凝重,对她摇了摇头,沉声道:
“五日恐怕也拖不了,事态紧急,朝廷很重视,传信官儿不肯在驿站久留,我估计最多三天邸报一定到青州城。”
顾东篱立即道:
“那我马上就去漕帮!”
“你一个姑娘家,哪里懂跟江湖人打交道?恐怕连对切口都不会,即便有薛大成引路,也未必见得能成事,漕帮分舵我去,你留在青州吧,还有要紧事与你做。”
“什么事?”
顾东篱见沈澜舟难道也有这般正经的时候,便沉下心,全权听他指挥调度。
“外头已经乱了,瑞丰粮行现在不兑粮票
,被聚械之人砸过几次门面后,索性连铺门都不开了,还是陈忠出兵镇压,在保证粮铺不会被哄抢后,瑞丰的莫三才答应继续开铺营业,不至于叫百姓买不着粮吧。”
顾东篱心思转盘,眸光意动道:
“你是想安排我分派义粮?”
家里早就开始囤粮,先是从瑞丰粮行先后买了三百石粮,又零散收了些粳米,都堆在琼林会馆的后仓,这事儿他是知道的。
“没错,现在粮价已经三两四了,顶破天也涨不过三两五,一般门户已是吃不起米粮,遑论寒门农家。陈忠那里组织大户捐粮,不知道有多少力道,你带个头起来,我想他那边也好办事儿。”
这事顾东篱义不
容辞!
当初她囤粮也是料想到了今日,未免饿殍千里,无粮果腹,万不是为了自己牟利的。
故而听沈澜舟这般说,她立即点头应下,没有半点犹豫:
“我立刻合计个义粮章程出来,仓库囤下的米粮不多,经不起挥霍,也怕投机之人来占便宜,为了确保每一粒米都是分派在需要之人的手中,这可不是一件轻松事儿。”
沈澜舟想了想,提议道:
“救急不救穷,你本就是为穷苦之人留最后一道糊口饭,不如干脆办粥棚吧?也免了心机之人,想占便宜,也不过一个肚子,又能吃得了多少?”
粥棚?
顾东篱盘算了一番,确实比直接派粮更好一些。
虽然麻烦
了些,但总归能更多接济真正困难之人。
“好,我让我娘把铺子的伙计都叫上来,凭一个人的本事,怕是应付不来。”
“自个儿当心一点,等我回来”
顾东篱自然知道他此去漕帮的目的,这本还是自己想出来的一计釜底抽薪。
陈忠去隔壁府县买粮,回程最快也要七八天才到青州。
只有先去漕帮分舵借来粮队船,打着是从天津卫过来的湖广粮船的名号,到码头卸粮,如此赶在邸报之前,那粮船出事的谣言便会不攻自破!
信心比黄金重要,一旦稳住了民心,粮价便可控。
这时候再把从漕帮借来的粮食低价出售,逼得三大家跟着降价保本。
那时候,废
尽心血炒起的粮价泡沫,便会一戳破,市场由信心做基底,才慢慢回落到一个可控的水平。
等粮价回落,邸报再到青州,也掀不起什么大风浪来了。
但这事也有风险。
陈忠的粮队必须赶在借来的漕粮卖完之前接补上,否则一旦漕粮卖空,这件事儿就穿帮了!
听顾东篱讲起心中忧虑之处,沈澜舟轻笑了声,宽慰她道:
“没事,一切交给我,有我在,青州城不会乱的。”
沈澜舟口吻淡然,眼中却是一番果决。
别看平时一副闲散纨绔样儿,真当临事儿了,生死博弈,一份不敢疏忽,细心处谨小慎微,胆量处又果敢刚毅!
和邸报争分夺秒,决战就在码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