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 赡养大会(1 / 1)
顾老头上吊投缳了。
虽是个老秀才,倒也有几分读书人的骨气,凭白被儿子、薛三娘赶出家门,觉得无颜活下去,一气之下穿着素白直裰,平头整脸,干干净净投缳自杀了。
好在踹椅子声儿大,叫门外小林氏听见了,闹哄哄给救了下来!
气还没绝,但眼皮子紧紧闭着,只有出气没有进气的,挺尸一般躺在床上,凭谁唤他也不予理睬。
到底是自己亲爹,顾氏一听这个信儿,自是匆匆赶往顾家大宅。
这会儿,消息已经传遍街坊四邻,看热闹的人就在门外围了一堆,对着这家人指指点点,面露不屑鄙夷之色。
老大、老二一家也赶来了,还有堂叔伯一家,几家人挤在院子里,臊目搭眉,各怀心思。
逼得顾老头上吊,这也算是一桩大事了。
朝廷以仁孝治国,百善孝为
先,逼得双亲流落街头,老父投缳自杀,不得不说,是青州城极为丢脸的一桩事——况且还是一个老秀才,有功名在身,更是不得了。
甚至惊动了青州学政老爷,特意打发一名在职书吏过来了解情况,解决纷争。
院子里摆着两把太师椅,给书吏老爷和老叔坐了,剩余人都站着。
老大老二家利益相同,是早早抱团在一起的,两个妯娌黑着脸,警惕着互相咬耳朵,商量着怎么把烫手山芋,尽数丢给老四一家。
老三虽是当家的,可全听薛三娘的话,伺候她坐在廊下,端着茶水尺素,备她所需。
小林氏搂着虎子,站在俩人身后不远处,一双眼睛滴溜转着,存着自己的小心思。
顾东篱挽着娘亲的手,站在包诚身后,平整着脸水泼不进,腹中几番草稿计较,已把自己能退得
底线想好,去争取最大化的公平。
原则已定:
该是她家承担的奉养,一分不会少,但不公平的待遇,也绝不包揽吞忍!
“咳,好啦,书吏老爷也在这儿,都别杵着点蜡儿啦,说说该怎么办吧?”
顾老叔已是耄耋之年,胡须花白,身子佝偻,他吧嗒吧嗒抽着大旱烟,拿并不糊涂的眸光往每一家身上觑——因是顾家最长得一辈,凡是亲族里的大事,还是多请他来裁夺的。
老大媳妇王氏抢着开口:
“我与老二家商量过了,都是一样的话,当年分家的时候,早说定由老三奉养送终,我们两家既没得银子,又没得宅子,就是锅碗瓢盆都是从我娘家借的——为了这事儿,我遭了娘家兄弟多少嫌儿哇!现在好不容易日子宽裕斜了,又想重新倒剥笋皮,天下哪有这般的事!不同
意,肯定不同意!”
老二媳妇一脸尖酸,不声不响,但也重重点了头。
顾老叔点了点头,磕着烟锅子,转头看向老三和小林氏,他只认明媒正娶抬进来的那个,薛三娘这种女人,他正眼也不瞧。
“这事儿我晓得,当年分家的时候,我老头子耳不聋眼不瞎,可以做个见证——你老三承了家产,当然要负责养老,怎能行把爹妈赶出去这种不孝之举?”
老三被臊得满脸红,小林氏害怕薛三娘,也不敢吭声。
末了,还是薛三娘仪态款款站起身,端着大方笑容,轻声道:
“如此,我只问老叔几个问题——当年分家,可是分给我薛三娘的?既不是,为何我要奉养她?再者,宅子她虽分给了老三,可老三将自个儿和宅子全抵给了我!宅子是我的,男人是我的,我留着小林氏当
平妻,留着二老住了些许日子,难道不是我心善么?”
这通歪理乍一听,好似令人反驳不了什么。
顾老叔冷哼一声,重声道:“哼,我没有问你!”
薛三娘也不是省油的灯,勾起一抹冷笑道:
“自然不必问我,这破落事与我何干?房子是我一个人的,大不了我请休书自去,别说老头老太婆赶出去,就是你顾三郎,还有你糟糠老婆和笨儿子,一个不留,全给我滚!”
顾老三脸色一白,忙低声哄她:
“说这个做甚么,既然成了一家人,我怎么舍得休了你,莫要生气,莫要生气呀。”
小林氏虽然憋屈,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只能忍着点头附和:
“是,妹妹宽仁大量,大家都晓得的,有话好好说。”
……
掰扯到这儿,所有人只能将目光,落在老四一家身上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