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 薄利多销(1 / 1)
元宝食堂生意火爆,忙碌之下,也是人人辛苦。
毛豆跑堂脚不沾地,口干舌燥;顾东篱打菜盛饭,腰酸腿软;娘亲顾氏来往灶间,得把新出锅的菜端到泥炉上煨着,还要舀汤、分筷,也是忙得热汗直流。
老爹不必说,现下所有的炒菜都是他一人做的,在灶房里忙得团团转,最是辛苦。
那些清扫、洗盘子、洗菜、剥蒜的活儿,便落在了夏桃的身上。
她是顾氏寻来一个帮工伙计。
一个十岁的小丫头片子,她家里兄弟姐妹多,养不活这么多张吃饭的嘴,所以年纪小小,便出来做活养家。
论起由来,夏桃原是跟着妗子在沈府后院浆洗衣服。因洗坏了一件姨娘的单衫,被打了出来
,求着牙子给介绍活儿的时候,让娘亲给救下来。
一个月五十大钱,包饭吃,只在后院帮着洗洗盘子。
前堂忙得时候,搭把手,不算什么苦活累活,小丫头很是感激。
就这么五个人连轴转,扛过了三日,顾氏一打算盘,数了数进项开支,告诉全家人,这三日,竟赚到了三两银子!
加上樊楼送来麻球的分红银子,添减一番,已是五两银子整!
不过樊楼的白薇让秦小刀过来传过话儿——
过了元宵那几日,麻球基本卖不出去了。这种新鲜玩意,大约只能赚一笔快钱,要顾东篱接下来,不必再送麻球去樊楼了。
虽少了这个进项,但家里的食堂生意出奇的好,这让顾东篱很惊讶
,也很欣慰。
果然,穷人的市场还是很大的,薄利多销,口碑胜过花俏。
家里挣了钱,眼红的人也多了起来。
首当其冲的,还是林氏姥娘这一家。
自打搬走之后,顾东篱一次都没有回过顾家院子,倒是三舅妈小林氏,时不时就来铺子里。
有时候来,找包诚借醋、借油,看在毕竟是一家人,心软的老爹总会首肯。
再后来,她借顺手了,看着案板上新鲜的腱子肉,也起了贼心,托口要给虎子补身子,强行借了去。
为此顾东篱跟老爹生了好大一场气!
甚至让老爹把后院的门给锁了,白天做生意的时候,不许外人进灶房!
小林氏吃了两次闭门羹,心里也不舒服,到了晚上
歇了铺,她扭着腰,提着一篮子东西,找上门来:
“哎哟,小姑,四妹夫,篱儿,你们吃饭呐?”
她笑起来嘴上缺了颗门牙,一身灰旧的花袄子,也不知多少年份了,像是从前做姑娘裁作的,现三月开春,天气暖和,她连一件单薄些的春袄都没有。
乌溜溜眼珠,扫过饭桌上的饭菜,咕咚,咽了口唾沫,小林氏不外道的说:
“看着怪馋的,我才从外头回来,也不知娘给我留饭了没,要不就跟你们吃一点吧——篱儿,替我打碗饭来食!”
小林氏丝毫不把自己当外人,那顾东篱自然也不会把她当人。
闷声不吭的埋头吃饭,完全不去搭理她。
顾氏终归心软,面上的亲戚情分,
还是要维持住的。
她在桌下轻踢了踢顾东篱,使了一个“快去”的眼神。
小林氏十分体贴道:
“算了,叫小丫头自己吃吧,我自个儿去盛,吃多吃少,她还不晓得我呢!”
小林氏掸了掸身上的灰,扭着胯,自个儿断了碗,去边上的饭甑里打饭——
“没饭了?”
小林氏盛了平平的一碗,对着顾氏嗔怪道:
“现在家里的活都是我干的,这点饭哪里够吃,四妹夫,要不你歇个筷子,替我去下碗面吧?最好用你家的竹笋老鸭煲的汤下,鲜得很——哦,还有,油焖竹笋也匀些给我吧,上两日,小姑孝敬给爹娘吃的那坛,已经吃完哩~”
她掰着手指盘算,心里的算盘打得响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