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 码头落埠(1 / 1)
如顾东篱所料,新码头要落埠在南城的消息不胫而走。
南头大街上的铺子,一夜之间炙手可热。
包诚租来的这间铺面儿,租金是抵交了半年的,虽说东家有涨钱的意思,但他看在平日里包诚为人实诚,又只做点小买卖生意,便委婉的说:
今年便作罢,来年涨个百钱,也不多要。
顾东篱得知后,心下感激——
她亲自腌了几坛油焖笋,让包诚老爹给东家送去尝鲜,以表谢意。
青州的码头是南北运河的最后一站,南边湖广的漕粮、茶叶、杭绸锦缎等等,都是走这条运河北上,在
这儿码头卸货,再走陆路去往京城的。
可以说,青州之所以热闹富庶,都是这个码头养活着!
去年外河道口淤泥堵了,河床抬高,少雨的那几日,吃水的船都驶不进码头,连漕粮入京都耽搁了好些日子。
上头明发谕令,要求青州知府妥善办好此事——
于是乎,重挖沟渠,打通南边的河道,把新码头落埠在南城外,不叫北上的贡品愆期,现下成了首要之事。
而想要在南街落户的商户,他们看重的却是南边来的客商。
衣食住行,首先住,要建个窗明几净,摆设雅致的客栈楼;
衣,要开一家绫罗绸缎,成衣林总的估衣铺;行,绿呢围的二抬小轿、坐人的马车、拉货的驴车,皆有提供。
至于食嘛,大到饭庄酒楼,最小的也是讲究的酒肆、番菜馆子。
都是为了有钱人去的,这似乎是固定的思路。
可顾东篱恰恰反其道而行!
她的目标人群不是富商,反而是伺候在富人身边的奴仆丫鬟、挑夫跟班,还有码头基数庞大的搬货力巴。
一艘商人的船上,总跟班三四,丫鬟一二,挑夫若干。
加之歇脚的船夫、搬货的青壮力巴,她要挣的,正是这帮人的饭口钱。
随着新码头开埠,迎来第一批进港的货船,顾东篱的元宝食堂,也跟着开业了。
毛豆把挂鞭往廊柱上一放,拿线引点上,捂着耳朵,咧着嘴,跳到了一边。
只听噼里啪啦一阵百子炮响,老爹满脸堆着笑,执着一根竹竿,在邻左的道贺下,把招牌上的红绸布给掀了开——
“元宝食堂。”
四个龙飞凤舞的大字,透着一股古朴随性的意味,较之中规中矩的,顾东篱更偏爱这个
这字儿是沈澜舟写的。
他的字很好,可从未给人写过牌匾,即便写了,别人也万不敢要。
这天下第一
败家子写出来的金字招牌,哪家有这个胆气,可以镇的住?
不叫银子往来跑,得让金银往铺里闯才行呐。
显然,顾东篱并不信邪!
她大大方方的刻了牌匾,还让沈澜舟纂上了一枚红底金印的闲章,生怕别人不晓得,这家食堂的题款,是小襄王爷的墨宝。
有了这个缘故,元宝食堂声名远播,还没正式营业,前来凑热闹的人,已是很多了。
他们想要看看,这个所谓的食堂,到底是怎么经营的?
与寻常的二荤铺子又有什么差别,都是卖饭口的小铺儿,难不成还能开出一朵花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