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铺子开张(1 / 1)
正月里,从初一到初五,大伙儿都忙着拜年。
大老爷们见面拜年,磕膝打拱,作揖谈笑,说得什么新春新禧,福禄财源。小娃娃磕头叫人,为了挣个红封老官板儿;媳妇、姑婆换了新罩衫,头上撷了朵绒花,挽着袖口,擦着手上的罗面儿,满脸喜色招呼亲朋客人……
一直要到热闹到初六,买卖人才挨户揭下铺门板来,且算好时辰在门口放了百子炮,然后开市大吉!
青州城的买卖十分好规整。
小些的叫铺,大些的叫店,再往上伺候朱门权贵的,方能叫庄——类如布麻铺、绫罗店、绸缎庄。
青州作吃饭生意的,一般也是这个叫法。
最下头的有切面铺和
二荤铺。前者笼统归着馄饨铺、包子铺、粥铺,只卖这些,不供应其它的;后者就卖猪肉了,可也是小本经营,来回四五个汤菜,就着馒头果腹,论鸡鸭鱼虾这些,还是没有供应的。
顾东篱家的二荤铺子,就是第二种。
往上还有四时供应的小菜馆,承接红白喜事的大饭庄,是其中最顶尖的翘楚。
……
有了大牛叔和二婶子的帮忙,能赊能欠,先把食材和调料都买回来了。
包诚和顾氏千恩万谢,带着顾东篱挨家谢过后,总算也是在初五日,把铺子开起来了。
陪着老爹放过鞭炮后,顾东篱便到铺子后厨去做菜去了。
家里的铺面儿在南头大街。
门前挂
着个箩圈幌子,一间正门,堂中三五张方桌,楼上还有一间,不过做了仓储,并没有辟出来做生意。
堂后头出去是一个小院子。
中间有一处水井,旁边放着一只大木盆,里头叠着油污碗筷。
娘亲不是去堂里结账收钱,就是来这儿洗刷碗筷。
堂里有个伙计,叫毛豆儿,一应招揽、点菜、伺候茶水都是他来,人很勤快。
院子后头的灶房里,顾东篱正指挥包诚,将熬着玉米骨头的汤罐,先让细火慢炖起来。
这几日,她细细想过了——
这铺子挣不得钱,一来是位置偏远,不进主城里头,人流自然少了些。
二来是老爹为人忠厚老实,肉料实在,成本上去
了,一碟菜不过挣个四五个大子儿,开销了铺租,人工,炭火灯油之类,一年不过混个家中温饱,实在攒不下钱什么来。
不过第一条没关系。
再过几月,新埠头选址就要落到铺子附近的河湾边儿,日后码头兴盛起来,多得是力巴汉子来吃饭的。
至于第二条,才是叫人头疼的地方。
她想着随意涨价是不可取的,这法子太过杀鸡取卵,思前想后,似乎能做的只有降低成本,提高利润了!
拿坛子肉为例。
原本定价在十五文一碟,但猪肉价贵,还只能取其中的五花肉来做,其成本就占去了十文多,利润就只剩下五文。
一般餐饮行业的利润都控制在七成左
右,二荤铺可以稍少点,起码也得有五成。
所以,她决定控制下原材料。
拿一些肉厚、色好的香菇来做香菇面筋、用豆腐皮炸了入卤锅做成素鸡,混着大料炒出成色味道,替出一部分五花肉来做这坛子肉。
剩余的肥瘦肉再切成肉丁,伴着料儿炒成肉丁酱,搭售着馒头一起卖。
定价五文钱一份。
有些穷人想吃荤腥,要几个馒头就着肉丁酱下饭,不过七八文,实在划算的很。
这样一来,一碟坛子肉的成本不过五文左右,自然从原料上就剩下不少钱!
虽然方法繁琐些,但现在她的人工最不值钱!
为了攒下壮大饭铺的第一桶金,暂时也顾不得辛苦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