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Scode内测版上线(2 / 3)

加入书签

几个小年轻围在一块。

这会儿自然有人介绍起来。

“这是一个非常粗糙的演示环境,零部件还没有组装起来,这是主机部分,包括一块尚未正式通过测验的新芯片”

“当然,新芯片已经在隔壁的极大规模ic设计探索实验室通过了最初级的屏幕点亮实验等”

“现在我们要进行的同样是一个比较初级的实验,能不能将通过sde重新编译的星辰系统在这个环境运行起来”

“然后将重新编译的小橙书、小橙书国际版运行起来试试”

“”

这个小年轻侃侃而谈的介绍中,温良和李泽都明白了现在的阶段。

忘了说。

早在一月份,秦正带领的极大规模ic设计探索实验室便与华虹华力微进行了流片深度合作。

由于双方合作关系融洽得很。

第一款完全自研的40n制程soc在经过了一系列的前期准备、流片、与后期调试,终于在前两天初步下线了。

当然啦,后续还有海量的调试测验工作,才能最终走向量产。

这跟之前的那块ar片完全不同,那玩意是真的简单到了博浪真吹不起来的地步,甚至完全什么都不动,直接把图纸交给台积电都可以不用调试就下线的。

只不过为了一定的优化与更多的模块集成在一个soc上,博浪才又花了点时间扔了点经费进去搞了点研究,顺便操练设计队伍。

现在这块soc,无论是cpu、gpu还是其它必要模块,都出自博浪,整体耗时是一年零三个月又十一天。

目前的粗算整体成本是23亿多一点。

有部分包括ar片上的重叠经费。

正如秦正所说,不能因为指令集是12年12月份才成型,也不能因为只过了一个多月在13年1月末对接流片工艺这个时间流程,就否定前期近乎长达一年的研究与尝试。

最后看起来效率是很高。

但这是在前期数次推到重来、练手、访学、深度研究、找人招人等一系列海量准备工作的基础上才有的。

中间还开过无数次对照小组实验。

最近更是把对照实验用到了极限。

如:在初步确定还算顺利,与台积电28n工艺制程流片对接也在同步进行,包括另一个不同的cpu

re(核)的流片。

就像arbr />

v8有a57、a53、a35不同的核一样,博浪在cpu上的自研也是有两种核,一大一小,晶体管数量、性能等等方面都不同。

眼下这块soc,不仅仅是40n工艺,其中的cpu部分也只是用的那个小核的设计,大核的流片等工作都还在紧密进行中。

倒是手机上的gpu没有这么多讲究,搭配不同的cpu,只是对gpu的alu(算术运算单元)等一些方面进行调整

再回到眼下这个实验本身。

要验证的是sde这个ide(集成开发环境)中对星河指令集编译的支持等情况,所以包括星辰系统在内的所有软件层面的部分,都需要通过sde进行重新编译。

是的,星辰系统也只是一个超大号复杂软件,同样也是代码组成再编译的。

在温良和李泽来之前,实验室只进行过分体式实验,还真没进行过整体实验。

现在,在几个小年轻依次介绍之后,操作流程开始执行。

在一堆‘散乱’零件组成的一部姑且称之为手机的东西上,开始了星辰系统初始化安装。

除了那块小屏幕上有显示,另外也输出到了大显示屏幕上,以便让温良他们看得更清楚。

过程很快完成。

接着是正式开机

没有问题。

系统驱动起了所有的硬件,有人立即通过小显示屏开始触摸操作,每个角度都尝试了一下,没有什么问题。

然后又是直接通过触摸屏幕进行了早早编译完成的软件安装。

接着是暴力式使用。

都是没问题。

终于,孙宝银长出一口气:“起码目前来看,sde在基础方面问题不大,支持java、c等主要手机编程语言的编译了。”

“再试试通过‘星光’语言编写编译的一款小软件。”

自然也没问题。

然后实验室不能免俗的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之后的流程就简单了一些。

孙宝银发起了一个上线评审汇报会,有温良和李泽在,效率自然拉满了。

“目前的情况就是这样,sde只能算是内测版本,sde本身其实已经差不多了,毕竟有之前ecs的底子在,积累在那里,只是通过开源项目的积累,推出了自主开发版本,前后端做了一些完善。”

“现在主要的问题还是星光starlight这个新编程语言上的海量文档完善,以及论坛搭建等,毕竟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希望全球开发者通过星光来编写适配星辰系统的程序,以达到最佳用户体验效果。”

“另一方面是,星光这门新语言可能会有这样那样的一些瑕疵,需要被完善,原本是计划在公司内部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