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4章 开闸,放水(1 / 2)
不下七万人的队伍,浩浩荡荡的向着太行山行进。
他们带着家里的铁锹、铁锨、小推车、簸箕等。
用这些最普通的劳动工具,开始了伟大的修建红/旗渠的工程。
大家在修建的过程中找不到合适的住的地方,就睡在山崖下石缝中;逢下雨等极恶天气,就挖窑洞!
他们以天为被以地为床,睡在没有房顶没有火的冰冷的石板上。
杨贵,这项工程的总设计师,也只是在半山腰用简易的木板和茅草,做一个临时的指挥部。
他暗暗的发誓,这个工程无论进行多久,绝对不能花一分钱来盖一间房子!
修建这个工程需要的石灰用量非常大,他们没有钱买,便安排人到处学习原石烧石灰的方法。
炸山需要炸药,他们没有钱买,便自己办起了简易的工厂。
一位在水泥厂工作过的70多岁的老人,听说修建水渠需要水泥,他不顾自己年迈的身躯,下山自费筹办水泥厂,发挥自己的光和热!
整个工程都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任阳成,前方有一颗巨石横亘在水渠中间,你可有信心把它清除掉?”其他人望着眼前横亘的巨石问道。
任阳成一马当先,背上炸药包,就像是一位绝地冲锋的战士,开眼放火药,布置引线。
整个动作一气呵成。
随着轰隆隆的巨响,巨石被炸的四分五裂。
“任阳成!”
滚滚浓烟中,任阳成被爆炸的余波震倒在了地上。
“我没事…”任阳成从土里爬出来,拍拍身上的灰尘,左侧胳膊被一粒碎石洞穿,鲜血直流!
即便是这样,他也只是简单的包扎,休息了两日之后再次冲上一线。
从画面中可以看到,他每天都要把身体悬在空中,想尽一切办法排除一切危险的石块,为在山崖下修渠的老百姓提供安全保障。
有很多次他从半崖上直接摔下来,浑身扎满了倒刺,他的牙齿还碰到了坚硬的石头,中间的三个牙齿全部掉落…
“李改云大姐,饭我们都做好了,何时送上去?
。”
几百个妇女正在一块空地上,热火朝天的做着饭。
条件有限,他们的饭往往是玉米面配野菜,加几个窝窝头。
饶是这样,这些菜也是他们所能拿出的最好的食粮。
李改云望着这个70多公里的沿线,下达了“作战任务”。
所有的后勤队妇女闻令而动,挑着扁担行走在各沿线之上。
夕阳西下,她们穿着碎花的棉袄,构成了天地间最美的一幅画。
…
“爹,这个石头好硬,我的手裂胳膊肿,浑身疼痛。”一个只有16岁的小伙子,对着一旁的中年汉子抱怨道。
“儿子,16岁按说不能上山修渠,但既然你谎报了年纪报到18岁,上山体验,就必须要把这个事情做完!”
“别瞧这些石头硬,咱们只要意志够坚定,用指甲抠也要把它抠出来!”
“咱现在缺少的正是排除万难的精神,要有愚公移山那股干劲儿,别说眼前的这个小石头,就是面前的整座太行山,也绝对不在话下!”
经过父亲的鼓励,小伙子又充满了干劲。
正在这时,中年汉子突然脚底一滑,整个人向着后方的悬崖滚落下去。
“爹!”
小伙子放下手中的工具,向着悬崖下方飞奔…
当大家来到山下的时候,中年汉子已经口吐鲜血,奄奄一息。
“儿子,不要哭!”
“你要把这个事情一直做下去,我是喝不到水了,但你一定要喝到水!”
中年汉子说完,永远的闭上了双眼。
而这如此悲伤的一幕,在10年的修建过程中,一共上演了81次……
镜头切换,字幕出现。
【10年后】
“报告,总渠已建成,一二三干渠同时竣工,所有支渠配套工程全部完成!”
“请指示!”
此时此刻,整个红/旗渠沿线,占满了林县55万老百姓。ωωw.cascoo.net
他们。
有30多万人投入其中。
当初的十七八岁的小伙子,如今已经30多岁了。
当初60多岁的老人,有一部分已经去世。
一起上山修渠的父子,可能父亲或儿子已
。经永远的离开了。
一起上山修渠的夫妻,丈夫或者妻子去世了。
但他们从未后悔。
头发已经花白,整个身体已经佝偻的杨贵,望着前方的闸门,取来三杯酒。
“第1杯酒,让我们无比怀念吴宗泰、李茂德、白云翔、李宝山、秦天宝、董焕琴、郭宝才、张家俊、崔金德…81名牺牲的英雄,他们当中年纪最大的63岁,年纪最小的只有17岁,我们可以郑重的告诉他们,你们为之奉献的红/旗渠,在今天,终于建成了!”
“第2杯酒,敬给我们艰苦卓绝的林县人!我们历时10年,先后有30万老百姓鏖战太行,我们用最简陋的工具绝壁穿石,共削平了1250座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