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他是仁爱的典范(1 / 3)
“他叫约翰拉贝,有着传奇的一生。”
“他的一生当中有三个标签。”
“第1个标签,他是西门子电器的会计和文书。”
“第2个标签,他是在那次大战当中金/陵/分部/副部/长。”
“第3个标签,他是拯救了超过25万华夏儿女的救世主。”
这三个标签相辅相成,铸就了他卓越的功勋。”
楚北开始播放黑白照片。
【第一张照片】背景为种花家的京城,两个年轻人拿着种花家的‘结婚证’,上面有四个字——喜结良缘。
“大家或许并不知道的是,拉贝先生在26岁时就已经来到种花家。”
“他的未婚妻就是在种花家的京城结为夫妻。”
“也正是从那一年开始,拉贝对种花家的文化异常热爱,这是他对种花家有深厚感情的原动力。”
【第二张照片】一个硕大的工厂,拉贝正在台灯下办公。
“自从那年起,拉贝先生一直在西门子驻种花家分公司做会计和文书。”
“他和妻子到过种花家的很多地方。”
“他们热爱这里,把这里的人民当做他们的朋友和家人。”
“这些经历,让他对种花家更加了解和深入,这是他对种花家有深厚感情的升华。”
【第三张照片】工厂及内无数黑压压的人群。
“自从小鬼吇入/侵金陵之后,看着遍地狼烟和无家可归、时刻面临着被*杀的百姓,拉贝先生伸出了援助之手。”
“他起初在自己的住所也就是小粉桥1号收容难民,不到一天的时间就有600多个难民投奔于他。”
“后来,越来越多的人找上门来,他深思熟虑之后,毅然决然地利用西门子的工厂来收容他们!”
“大家能否想象,他以当时盟/国的身份来对抗盟/国,是一件多么有挑战性的事情!”
“他为了拯救种花家无辜的百姓,不惜与自己的国家为敌!”
“他在重重困难下,以国/际安全区主/席的身份和其他友人一道,拯救了超过25万华夏儿女的生命!”
“这是一份多大的功德?”
“这是一份多重的恩情!”
楚北老师的一番讲解,令大家对拉贝的认识更进一步。
:我知道拉贝先生,但我真的不知道这些细节。
:当时的时代背景容不得他这样做,但他就是做了!
:向拉贝先生致敬,没有您义无反顾的贡献,就没有这25万老百姓的新生!
:无法想象,这25万人每天吃什么喝什么,拉贝先生又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
:我只能说拉贝先生太伟大了,他为了种花家付出了太多太多。
……
【第四张照片】难民们正在排队向着拉贝先生三鞠躬,旁边还有一块写着“您是几十万人的活菩萨”的大红绸。
“在那一次大灾难的新年,无数的难民在拉贝的宅子里排着队向他三鞠躬,感谢他所做的贡献!”
看到这里,观众的心情好了许多,内心也得到了一丝丝安慰。
好人就要有好报!
这才是付出与收获的意义。
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懂得“感恩”二字的含义。
然而,下一张照片则把观众从天堂带入了地狱。
【第四张照片】一所昏暗的房子里,拉贝和两个孩子以及妻子面容憔悴,锅里只有几片青菜。
楚北动情地讲道:
“我刚才说过拉贝先生有一个标签儿。”
“他当初就是靠着这个标签,可以把小鬼吇震慑住,以此来拯救更多的华夏儿女的性命。”
“但也恰恰是这个标签儿,让他在日后的生活里陷入了被动。”
“虽然他的身份因为他所做的贡献被去掉,但他在以后的日子里,也只能担任西门子公司最低级的办事员。”
“这一转变,导致他的生活异常拮据。”
“但就算如此,他依旧把自己的日记上交,试图来揭露当年那些禽兽所犯下的罪行。”
“因为某些原因,他的日记迟迟没有被曝光,还受到了排挤。”
“他曾经一度给孩子们煮菜汤啃干面包,全家到了濒临饿死的境地。”
所有观众内心被揪得生疼。
拉贝先生的结局,不会和魏特琳一样吧?
楚北话锋一转:
“但我们的国家向来是一个懂得知恩图报的国家。”
“我们的华夏儿女绝不会让恩人寒心!”
“当这一消息传来,金陵城所有的市民积极捐款,把钱汇到了拉贝的账户上。”
“后来,拉贝先生去世了。”
“多年以后,拉贝所在的国家并不愿意把他的墓地保留,而是决定拆除,只因为他的后人交不起墓地管理费。”
“为此,种花家毫不犹豫地为其缴纳了40年的管理费。”
“种花家之所以这样做,一是感怀拉贝先生的大恩,让英雄的事迹永远被世人所记住!”
“二是让大家记住历史,时时刻刻警示自己,不再让悲剧重演!”
听到这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