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6章 三十VS数万(1 / 3)
“八月二十四,朱棣率领大军开赴真定府,与耿炳文决战!”
撒北宁沉声说道。
中军阵中,朱棣神色肃穆,眉头微微皱着。
耿炳文与潘忠、杨松之流不同,跟随朱元璋打天下而能够活下来的将领,又有哪一个是简单的,更别说双方军力还差了三倍。
突然,一匹马闯进中军阵中。
“禀报王爷,有一将领自称乃是耿炳文属下,前来投奔王爷!”
士兵大声喊道。
朱棣眼神一亮,在车上站了起来。
“快快带来!”
朱棣急忙说道。
很快,士兵们带着一名将领走了过来。
“张保见过燕王殿下!”
张保朝朱棣一抱拳,低着头说道。
“你是耿炳文手下将领?”
朱棣微眯着眼睛打量着他,问道。
“张保乃是耿炳文帐下的偏将军。”
张保点了点头,回答道。
“为何来投奔于我?”
朱棣沉声问道。
“张保出身于北方。”
张保抬起头来,沉声说道。
“出身于北方,与投奔于我有何关系?”
朱棣挑了挑眉,疑惑道。
“王爷有所不知,当今圣上在奸人的蛊惑下,昏招频出,以致于北方士人怨声载道。”
张保说道。
“哦?此话怎讲?”
“当今圣上即位后,取消了先帝南北分开科考的制度,而且还关闭了北方的官学。此等行径,无异于绝断我北方大族的后路!”
张保愤愤不平地说道。
闻言,朱棣也不由感到有些好笑。
对于他那位侄子皇帝,朱棣也猜不透他的想法。
他的父皇去世之前杀了一批人才推行下去的科举制度,朱允炆一上来就给取消了。
北方由于长期战乱,文化底蕴不足,学风不够浓郁,再加上南方富饶以及士族大家大多都在南方,导致南北方科考失衡。长期以来,在科考中考中的学子北方最多也就占据三成。
这样的情况,一直延续到朱元璋去世的前一年。
三十六名中榜的学子,无一是北方人!科举的考官,全部都是南方人!以致于朱元璋发出了感慨——这天下难道我只拥有了一半吗?
就算北方的文化土壤再不足,也不至于一个人都考不上!
那些士卒是在试探,他们觉得暴君已经老了。
但事实证明,暴君就算老了,愤怒之中也拥有掀起腥风血雨的力量。
朱元璋杀了一批考官,杀了一批士卒,制定了南北分开科举的政策,安抚了北方学子士人的心。
否则,长期以往大明只能是南方人的大明。
但朱允炆即位之后,便取消了这一道政策。
除此之外,朱允炆还减免南方的税赋,而对远远贫穷于南方的北方却不闻不问。
据说,他这位侄子皇帝还在准备效仿周朝推行井田制。
所谓井田制,也就是没收土地为国有,而后由国家划分公田和私田,只有耕种完公田后才被允许耕种私田。
这种制度,周朝已经证明了是行不通的,王莽也用血腥的现实告诫了后人,而朱允炆竟然还企图实行井田制。
他时常怀疑,他的这位侄子是不是读书读傻了。
“圣上年岁尚浅,为奸人所蛊惑蒙蔽,正是我们这些臣子的过错。我正是为了清君侧,开阔圣上视听言路啊!”
朱棣感叹道。
“燕王殿下心系社稷,实我大明之福气!”
张保朝朱棣微微躬身,恭维道。
“耿老将军现在到哪了?带了多少兵马?”
朱棣微微一笑,问道。
“耿将军手下共有兵力三十三万,耿将军亲率十三万先锋,此时分散于沱河南北驻扎。”
张保回答道。
闻言,朱棣陷入了沉思之中。
好一会,他才想起张保还在。
“张将军先下去好生休息吧。”
朱棣连忙说道。
“多谢燕王殿下。”
张保点了点头,退了下去。
“召集诸将领,来中军见我。”
朱棣对传令官命令道。
“是!”
很快,朱棣手下的将领齐聚一堂。
“你们现在派人去到处宣扬,我打算集结兵力,进攻真定府。”
朱棣向他们说明了张保带来的情报后,沉声说道。
众将领都愣了一下,不解地看着朱棣。
“王爷,我们不应该要趁此打他们个措手不及吗?”
一名将领问道。
朱棣摇了摇头。
“耿炳文将先锋军分别驻扎在沱河南北两岸,若是贸然进攻,我们很容易腹背受敌。”
“耿炳文得到消息后,一定会集结兵力,与我们正面对垒。这样,我们就能将他们全歼了。”
朱棣解释道。
“很快,朱棣对耿炳文发起了进攻。后方的十七万朝廷军队还没到,这是击溃耿炳文最好的时机!”
撒北宁重重地说道,战场上鼓声震天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