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0章 无所持(1 / 3)

加入书签

“在张良的坚持下,最终张良只获得了留县的封地,被封为留侯。”

撒北宁缓缓说道。

“这个世界上,怎么会有张良这么完美的人?”

客厅中,赵艺瑾仰慕地看着电视上的张良,感慨道。

“没事多读读历史,咱们国家的历史源远流长,英雄人物数不胜数。”

赵一洲笑着敲了一下赵艺瑾的头,说道。

“我决定了,一定好好练习把张良这个英雄玩好!”

赵艺瑾揉了揉自己的头,兴奋地说道。

赵一洲脸色一僵,虽然他不玩游戏,但还是知道这个目前市面上最火的手机游戏的。

“陛下,臣是来告退的。”

电视上,张良站在刘邦面前,说道。

刘邦脸上的笑容僵住了,惊愕地看着张良。

“去哪?”

刘邦皱眉问道。

“臣想回留地。”

张良低着头,说道。

“留地又不会飞走了,它永远都是你的,何必急着回去?莫非,你是怕朕猜忌你?”

刘邦神色不悦,不满地说道。

“陛下,臣不怕您猜忌我。我与陛下的君臣之情,又岂是旁人可知的?”

张良笑了笑,淡然说道。

“那你为何要走?”

刘邦质问道。

“陛下,天下已定,已经不需要臣了。”

张良解释道。

“朕需要你!”

刘邦坚决地说道。

“陛下,道已存,道存即可无为,无为乃使万事万物自为,终至无不为。”

这是张良给出的解释,也是张良给刘邦最后的劝谏。

只有无为而治,汉帝国才能迎来盛世。

“即便如此,你也可以留下来陪朕。”

刘邦不愿意让张良离开,坚持道。

“陛下,臣壮年问道于心,辅佐您实现天命。如今,天下之道已成,臣想追求自身的道。”

张良恳切地看着刘邦,道。

“你的道,是什么?”

刘邦紧抿着嘴唇,不甘地问道。

“臣之道,在于老庄的无所持,人道合一。”

张良笑着说道,眼中充满向往。

那是老庄之道的最高境界,放下所有的欲望,人道合一,追求生命最纯真的快乐。

刘邦紧紧盯着张良的眼睛,张良也毫不退缩地与刘邦对视着。

良久,刘邦长叹一声。

“罢了,既然你去意已决,朕允了。”

刘邦闭上双眼,叹息道。

“谢陛下。”

张良双眼微红,行礼后转身离开。

刘邦睁开了双眼,久久凝视着张良的背影,不知不觉红了眼眶。

“张良功成身退,离开了长安这座大汉的政治中心,去到了留地。他闭门谢客,修行老庄之道。”

撒北宁缓缓说道,画面中,张良如老农一般,慢慢悠悠地种着庄稼。

观众们看着他,也随即心情变得平静。

直到一个不速之客的到来。

刘邦打算废立太子,束手无策的皇后吕雉只能求助于赵一洲。

面对吕雉的苦苦哀求,张良只能无奈叹气。

他转身走回屋中,修书一封。

“您让人带着这封信找到商山四皓,请他们出山劝说陛下。”

说完,张良便转身走进屋内。

吕雉还要开口再问,然而张良已经关上了房门。

商山四皓,乃是秦朝末年的四位博士——东园公、夏黄公、绮里季、甪里先生,分别执掌通古今、辩然否、典教职,后来隐居于商山,时人称之为商山四皓。

刘邦称帝后,多次派人驾车前去应召他们,然而却都被拒绝了。

画面一转,四位白发苍苍、仙风道骨的老人走入大殿内。

刘邦亲自起身相迎,连忙赐座。

“诸位先生……”

刘邦刚开口,便被他们打断了。

“我听说,陛下打算废立太子?”

刘邦愣了一下,还未来得及接话,便是一顿斥责。

从天道到圣人,从古典到今人,刘邦听得头大无比,几乎以为自己只要废了太子大汉就要亡国了,自己也是天理难容。

四个老头喷够了,大摇大摆地离开了。

看着他们的背影,刘邦脸上满是苦笑。

换作其他人,刘邦早就把他们脑袋给砍了。这几位年纪都有八十多了,又是名满天下的博士,刘邦敢动他们非得被天下士人戳脊梁骨不可。

萧何坐在一边,努力憋着笑。

“唉,太子羽翼丰满,换不得了。”

刘邦摇了摇头,无奈感慨道。

他请不来的人,太子却能请动他们为其说话,这岂不说明了太子已经有他不知道的人脉势力了。

“公元前186年,张良病逝,谥号文成侯。”

画面逐渐暗淡了下来,回到了一号演播厅中。

“张良虽然逝去,但他留下的传奇却历久弥新,在每一个朝代依旧熠熠生辉。”

“唐代唐玄宗设置太公尚父庙,以留侯张良配祭。北宋编写十七史百将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