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章 做事真难(1 / 3)

加入书签

闻言,张居正呵呵笑着,摇了摇头。

“强如汉朝,国祚也才四百余年。而有汉一朝,接连出了七位明君,方才有如此国运。”

张居正坦然说道。

“先生倒是实在。”

撒北宁点了点头,说道。

“你还没回答老夫的问题。”

尽管张居正说得淡然,可通过他有些紧张的眼神,还是看得出他并不是不在意。

“六十七年。”

撒北宁沉声说道。

张居正愣住了,神色有些恍惚。

尽管早有心理准备,可当得知上明朝只剩下六十七年时,他还是不由感到颓然和悲伤。

“先生可会后悔?”

撒北宁好奇地看着他,问道。

“老夫后悔什么?”

张居正回过神来,疑惑地看着撒北宁问道。

“后悔自己牺牲了太多,最后结局依旧没有任何改变。”

撒北宁沉声问道。

“此话怎讲?若不是老夫,大明能否有这六十七年还是一个未知数。”

张居正傲然一笑,道。

“是,晚辈失言了。”

撒北宁朝张居正一拱手,认错道。

“那晚辈换一个问题,现在您知道了大明的寿命,还会为了挽救大明而付出一切吗?”

撒北宁又问道。

“尽人事,听天命。况且,就算无法挽大厦将倾,能让老百姓过几年好日子,也是值得的。”

张居正摇了摇头,说道。

“先生的胸襟令人敬佩。”

撒北宁赞叹道,在大明这一朝的历史风流人物中,张居正,绝对可以排进前十。

“老夫也问你一个问题,老夫身后,世人如何评价老夫?”

张居正盯着撒北宁,问道。

“后人评价您,功在社稷,过在身家。”

撒北宁说道。

“过在身家?老夫有何身家?”

张居正感到有些好笑,他不敢说自己做到绝对的清正廉洁,但却也没有如何徇私枉法。

“先生请看。”

撒北宁站起身来,一挥手掌。

一面屏幕亮了起来,把张居正吓了一跳。

“先生在夺情之争后,性格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刚愎自用、睚眦必报,喜欢阿谀奉承,排斥逆耳忠言。”

“兵部主事赵世卿上书,认为许多言官因拍马屁而升迁,被您罢了官。而礼部侍郎因为写了一副歌颂您的对联你便准备越级提拔他。”

“您回乡葬父时,乘坐的轿子需要三十二名轿夫抬着,由戚家军护送,一路上远近官员都必须前来迎接。”

“您的儿子才能不足,然而却在科考中一个高中状元,一个高中榜眼。”

张居正听着撒北宁的话,看着屏幕上那个令自己感到有些陌生的自己,微微张着嘴。

“这……这是我?”

张居正嗓子有些干涩,艰难地问道。

“是。”

撒北宁点了点头,说道。

“好在,您虽然性情大变,但却并没有忘记您的理想。到您离世前,您依旧在致力于改革,致力于强国富民。所以,人们评价您功在社稷,过在身家。”

张居正深吸了一口气,神色有些不太自然。

“老夫还有多长寿命?”

张居正问道。

“……五年。”

撒北宁沉默了片刻,说道。

“五年……”

张居正喃喃说道,伸手摸了摸自己的白头发。

“老夫现在看起来,得像是有七八十了吧?”

张居正脸上挤出一抹笑容,问道。

撒北宁沉默以对,没有回答张居正的问题。

“老夫身后,家人可还好?”

张居正问道。

也许,这是张居正除了国家之外唯一担心的。

因为改革,他得罪了太多人。好在神宗皇帝给了他绝对的信任和支持,让他的心能安定下来。他相信,在他身后神宗皇帝会庇佑他的家人的。

撒北宁摇了摇头,不忍心告诉张居正真相。

“为何?!”

张居正皱起眉头,着急地问道。

“您走后,神宗皇帝追封您为上柱国,谥文忠。”

文忠这个谥号,是对一名大臣极高的评价。

“然后呢?”

张居正眉头紧皱着,追问道。

“然而在九个月后,神宗皇帝便下旨取消了文忠的谥号,收回上柱国、太师之名,并下令抄家。在京城负责抄家的人到江陵张府的时候,张府的大门已经被当地官员封锁了十几天。大门打开,张府内已有不少人被饿死了。”

撒北宁沉声说道。

张居正呆呆地看着撒北宁,无力地倒在了床上。

“陛下……为何如此刻薄?”

张居正无神地望着上空,绝望地问道。

似乎是在问自己,又似乎是在问上苍。

“先生千不该万不该,不该忘了那是至高无上的皇帝。”

撒北宁叹息一声,说道。

“我要看!”

张居正咬牙坐了起来,重重地说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