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六章 封德彝作死(1/5)(1 / 3)
春风料峭。
又是一岁。
如今已是贞观三年。
今岁第一次早朝,李二端坐在龙椅之上,看着下方精神十足的文武百官。
心中甚是欣喜。
自从他登位为皇,不过短短的两年时间,大唐便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李二对于建立贞观盛世,有着无与伦比的信心。
只要他们君臣,众志成城,一心为民,定然能做到。
殿中。
长孙无忌上奏道:“陛下,随着土豆的推广,均田制的实施,曲辕犁等新式农具的普及,我大唐农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如今,大唐各地百姓皆已告别了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日子,人人有饭吃,人人有衣穿。”
“商业方面,随着朝廷对胡商的整治,外贸市场的开展,我大唐与周边各国的贸易往来越发频繁,商业发展越发繁荣,国库税收不断增长。”
“吏治方面,去岁京察,大刀阔斧,各地官吏整治完毕,军制改革还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当中,我大唐发展可谓是蒸蒸日上,愈发强盛。”
“这些成果与陛下之圣明,是分不开的。”
待长孙无忌说完。
李二喜上眉梢,“好,我泱泱大唐能有如今这番盛景,离不开诸位爱卿的勤勤恳恳,兢兢业业。”
闻言。
满朝文武欣喜不已,连忙谢道:“多谢陛下夸奖,臣等不胜感激!”
秦牧坐在角落,啖了口茶。
长孙无忌所说,一字不落的进入了他的耳中。
如今大唐,农业,商业,政治,军事四方面齐头并进。
俨然是没有了什么短板。
不过李二确实算的上圣君明主,能听进去谏言,敢于改革。
然而。
长孙无忌此时的表情,却是有些为难。
李二自然注意到了,赶紧问道:“辅机,可是有何不妥?”
长孙无忌点点头,轻叹道:“回陛下,京察之后,确实剔除了大量贪腐之官,但也导致各地官吏人手,严重不足,臣以为,既然去岁科举制已经渐渐恢复,不如提前开始春闱。”
闻言。
李二沉默下来,此次京察的力度前所未有,虽然效果显著。
但留下的空缺,也是极大。
半晌后。
李二看向殿上群臣,问道:“诸位爱卿,对于辅机所言,可有什么意见?”
一众大臣面面相觑,职位空缺这种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
但事关选举,他们不得不谨慎。
这时。
尚书右仆射封德彝走了出来,眼神阴鹫,老态尽显,缓缓道:“陛下,老臣以为长孙尚书所言差矣,提前开办春闱不合礼制,不符规矩,老臣觉得还是另寻他法。”
李二眼神一凝,面色不显,问道:“哦?封爱卿可是有什么建议,来填补大唐各地的官职空缺?”
封德彝点点头,说道:“老臣觉得既然有官职空缺,不如施行察举制,以快速弥补大唐各地的空缺,如此要比春闱来的快上一些。”
待封德彝说完,满殿沉默不语。
李二的脸色顿时沉了下来。
察举制?
这老东西想要推行察举。
真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秦牧亦是冷眼看着这个老家伙,心中嗤笑。
封德彝什么德行有史可鉴,他想要推行察举制,多半是为了世家利益。
还未等李二呵斥。
长孙无忌却是不屑的笑了笑,直接反驳出声:“察举制?呵呵,真当可笑至极,察举制会给大唐带来多少贪腐之臣,多少肮脏蛀虫,封大人不知道?”
“朝堂费了这么劲施行京察,就是为了剔除这些臭鱼烂虾,而如今封大人又想要恢复察举制,这不是等于将酒囊饭袋,又塞到了官吏队伍之中吗?”
长孙无忌所说,亦是李二所想。
他清楚察举制是最容易徇私舞弊的。
若是真听了这个老匹夫的,就彻底前功尽弃了。
然而。
封德彝却是另有一套说辞。
他道貌岸然道:“陛下,长孙大人还是误会本官了,老臣只是觉得这官位有缺刻不容缓,施行察举只不过是因时而定。”
长孙无忌才不管封德彝如何狡辩,怒气道:“万万不可,无论官位如何空缺,无论如何都不能再行察举,这是在自毁根基!”
“哦?那若是因春闱无法开展,而导致大唐各地政事延误,又该如何处理?”封德彝冷笑道,“察举制是最适合现在情况的,长孙大人还是不要固执己见才好。”
长孙无忌啐了一口,不再不搭理封德彝,直接看向李二,“陛下,臣建议即刻春闱,开科举,任贤人,大唐官吏绝不能要这些酒囊饭袋之徒。”
对于长孙无忌强硬的拒绝察举制。
使得朝中许多世家官吏十分气愤。
察举制是他们掌控朝堂,提升世家实力的重要渠道。
长孙无忌这是断他们的官路,如同杀人父母。
李二近两年来对世家疯狂打压,察举是他们最后的机会
这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