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三章吴家祖训(1 / 2)

加入书签

此地山村的早晨幽静无比,偶尔才传来一声清脆的鸟鸣,查父一大早就兴匆匆到柴房找肖雨,说肖雨的药方神了,晚上喝的药,早上就感觉好了不少,直到现在,手脚还是热呼呼的。

肖雨一笑,告知查父用心调理,不到一月,寒症自会痊愈,不过今后不能在任性用凉水沐浴了,离开时,肖雨送了小女孩一枚五彩石,沙净水中的石头,非常让人喜爱。

查父要送行,肖雨婉拒了,与查勇家人告辞后,就往村外走去,一些在村口闲聊的村民,都目送肖雨远去,直到身影消失在山脚拐弯处,才纷纷去查勇家打听消息。

……

缩地的神通,肖雨已经用得很娴熟,这不,刚刚还在泸州大明山,一瞬间,人已经到了大周庆州徽山府。

徽山,远观群峰巍峨,列岫参差,叠山万状,负气争高,蓬蒿卷地,古木云平,鸾飞凤舞,虎啸猿鸣。近看清溪泠泠,有大河汤汤,洗尽陂甸川泽,沃野如茵。

自古以来,有天地钟灵秀,徽州冠九州之说,徽山之地不光风景绝美,而且书香气极足,历朝历代,从徽山府出仕的学子如过江之鲫。

在徽山府,最令人自豪的是此地制作的笔墨纸砚,特别是徽墨,还是历代皇朝的贡品,至于其他的一些特产,根本无法与此相比,毕竟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脚夫万忠今日没有出去揽活,家中小儿已经六岁,到了上学读书的年纪,听说今天吴家学堂开门收人,不光有饭食供应,家境贫寒的子弟,还能收到两身衣衫,至于一些资质出众者,将来还可以去庆州徽山书院求学。

万忠不想儿子和自己一样,读书少,只能买些苦力度日,多读书,将来至少也能做个账房啥的,用不着风里来雨里去的。

吴家学堂在徽山城外,离吴家的庄园不过几里路,远远看去,已经有不少人集聚在吴家学堂门口。

万忠带着儿子万子梁已经站在了吴家学堂门口,一位先生模样的,正乐呵呵为前来求学的做登记。

站在万钟后面的,是一位青衫男子,看上去岁数不大,也就十七八岁的样子,模样挺俊俏,带着一只白狗,万忠对这位年轻人没有好感,都这么大了,还来这里求学,不知道吴家开的是蒙学么,看样子这位少年郎,是个绣花枕头。

令人奇怪的是,在吴家学堂门口,竖着一块巨大的石碑,上面居然是吴家祖训,这祖训,难道不是应该在吴家祠堂的么?

一些识字的,已经在轻声读起了吴家祖训:

凡吴家子孙,当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正妇顺,内外有别,尊幼有序,礼义廉耻,兼修四维。

士气必正,心必厚,事必公,用必俭,学必勤,动必端,言必谨。

事君必忠吁,居官必廉慎,乡裏必和平。人非善不交,物非义不取;

毋富而骄,毋贫而滥,毋信妇言伤骨肉,毋言人过长薄风,毋忌嫉贤能,伤人害物;

毋营私召怨,毋奸盗谲诈。

善者嘉之,贫难

(本章未完,请翻页)

、死丧、疾病周恤之,不善者劝诲之,不改、与众弃之,且不许入祠。

此训,族人当敬之、戒之,毋忽!

万忠眼尖,看见最底下还有一行小字,一时却看不清楚,便悄声问旁边人,此人叹息一声:“吴家子孙修行弃家者,族谱除名,不得入祖地。”

……

此时天空下起了蒙蒙细雨,万忠已经走到门口登记,那位登记的先生语气和蔼:“可有荐信?”

万忠一头雾水,迟疑着摇了摇头,登记的先生遇上说道:“那户籍文书有吧?”

万忠连连点头,立马从怀中取出户籍文书,万忠只听见后面的年轻人问道:“来上学,还要看户籍啊?”

那先生正好登记结束,将毛笔轻轻放下,笑着道:“这位小哥,吴家虽然大,也终究才是个地方大族,要是其他地方的都来上学,光凭吴家这点家当,撑不了多久,所以呀,只有是徽山一地的学童,可以免费上学。”

青衣男子一笑:“哦,原来如此。”话说完,就戴上斗笠,往吴家庄走去。

青衣男子是肖雨,一到徽山府,他便没有耽搁,问清去吴家的路,就往城外出发了。

蒙蒙细雨间,肖雨的脚步不快,碎石铺就的路面,并不湿滑,一路走去,有一种轻雾蒙蒙春色胧,田间野径燕莺空的感觉,远处的徽山,已经云雾缭绕,犹如人间仙境。

肖雨放眼望去,整个吴家庄院看上去迷离不清,飘忽如影,恍如坐落在迷阵之中,看样子,当初吴风之虽然行事偏激,不过对自己家人,还是做了一些事情的。

路上几座牌坊十分显眼,最前面的一座,上面刻着‘忠孝节义’,最后一座,是‘状元及第’,这其实就当年吴风之一生的写照。

吴家自吴风之后,虽然也有不少出仕的,但是再也没有出过惊才绝艳的人物,日子过得四平八稳直到遇见彩衣婆婆左丽华后,吴家的家主,才有了一些另外的心思。

站在吴家大门口,肖雨正要走上台阶敲门,听见一阵马蹄声响,回头一看,两只看不清颜色的巨鹿飞奔而来,一只上面,驮着一位小姑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