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高昌王要做玻璃代理商(1 / 2)

加入书签

李正带着一身泥土回到家,在爱儿和檀儿的服侍下洗了澡,但是李正的手不听话,对两女毛手毛脚的,把她们逗弄得满脸通红。

洗完澡的李正一阵快活,他想现在都升为县伯了,那府上的牌匾也要换一下,于是叫来李管家,说:“我今日又晋爵为万年县伯,你把那府上那牌匾换为万年县伯府吧!”

李管家却说:“公子,其实那些国公爷什么的也是把牌匾写成李府、张府什么的,你这样是不是有点招摇了?”

李正却想,项羽都说富贵不还乡,如绵衣夜行,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霸王都有炫耀的心理,我只不过是来自后世的一位迷途俗世的一个平平无奇的小老师,招摇一下怎么啦,于是便说:“就这样干,我一年换三次牌匾也是为了拉动长安的鸡滴屁,促进就业率罢了,去吧。”李管家前面十个字还听得懂,后面就不知道少爷说什么了,于是便吩咐下人干活去了。

李正刚才回家途中去了万年县衙,让县令把那多出的两百亩永业田划到冲那村附近,给他纳粮的农户变为三十户,永业田一千亩了,他还问了一下自己救了长孙皇后被李二封赏的一千亩算是职分田,却分在了蓝田县。

职分田是当作百官的俸禄。唐高祖武德年间,百官不发俸禄,只给职分田。

听到在蓝田县,李正这个懒得走路的人也不想管了,他明年派个人去那里让人给他全部种土豆,而自己的永业田在开春后种玉米红薯,只要土豆玉米红薯三大杀器出现在大唐,在这个气候比后世还要暖和,四川还有荔枝的年代,人口激增是免不了的,只要人口足够,到时候老子大不了把府上的上千万两银钱全部撒出去进行辽东大开发,江南大开发,岭南变甘蔗种植园,哟呵,人口翻一两番也不是不可能。

据《宋史·地理志》记载,到宋徽宗公元1110年,全国户数才也两千多万,人口一亿两千万,这证明了就算没有高产作物,凭中国本土农作物及相关技术,人口也能够过亿,并且盛唐的疆域可比弱宋大多了。

直到明朝中后三大高产农作物

(本章未完,请翻页)

传入中国后,到了清道光年间的中国人口增长到了四亿。

而唐朝初年,在籍户数才两百万,算上被世家隐匿的人口,两千来万撑死了,秦朝统一时都有两千万人了。

西域,高昌国。

崔家商队在崔云的带领下,跨过了大漠,经历了风雪,终于到达了高昌王城。

高昌王麴文泰在王宫内吩咐太监宫女烧起木炭取暖,并在上面烤起了鸡翅膀,然后拿起一斗从大唐商人那里买来的长安醉,美滋滋地吃喝着。

忽然,有个太监进来禀报:“宫外有支自称是大唐清河崔氏的商队求见大王,欲进献大王一件宝物。”

“宣进来吧。”高昌王麴文泰前几年才去长安朝见过李世民,当然知道清河崔氏在大唐的地位。

只见一个俊朗的年轻男子迈步走来,向麴文泰拜礼道:“大唐清河崔氏崔云拜见高昌国国王。”

麴文泰看了他一眼,说:“果然是世家出身,崔公子当真玉树临风,英俊潇洒。”

崔云看他如此会夸人,也高兴地说:“在下谢国王抬爱,来人,将我崔家的礼物呈上来。”

这次崔家送的礼物是一对全身镜。

麴文泰看到全身镜后,惊讶得哇了一声,他忍不住地走了过去,对着镜子中的自己,这是他第一次真正看清楚了自己的脸,就连脸上的毛孔也清晰可见。

一旁的崔云也没有笑话他,他第一次看到这全身镜时也比他好不了多少。

崔云笑了一声,对麴文泰说:“高昌王是否满意我崔家的礼物?”

麴文泰高兴地说:“如此宝物,本王当然喜欢,多谢你们清河崔氏了。"

“此物为琉璃镜,对于琉璃,高昌王作为一国之主,肯定要比在下熟悉,但我大唐如今有一种新的琉璃器,为了与之前的琉璃有所区别,我们唐人把它称为玻璃,大王是否愿意看一下呢

(本章未完,请翻页)

?”崔云循循善诱道。

“哦,你们大唐有了新的琉璃器,快拿出来给本王看看。"麴文泰来了兴趣。

崔云拍了拍手,几个人便抬了几个箱子过来,在他打开三个箱子之后,麴文泰差点被眼前琳琅满目的玻璃器亮瞎了眼。

麴文泰上前看了眼前的玻璃杯、玻璃镜和玻璃珠,作为高昌国王,他府库里的琉璃器数不胜数,但却没有一个跟眼前的玻璃器一样晶莹剔透,他忍不住抄起一只玻璃杯,说:“稀世奇珍啊,竟然有这么多,你们崔氏可意售卖?”

“当然”,崔云说,不是为了坑你,我们崔家愿意送你两块镜子,毕竟一年才拍卖一百二十块啊,在大唐你有钱也要参与竞拍才能买到呢。

崔云顿了一下,又以退为进说:“不过此物运来西域不易,因此我们卖给大王的价钱大唐要贵多了。”

麴文泰觉得也很正常,大唐的丝绸在西域各国价比黄金,只有贵族富商才穿得起,但在大唐,只要家境殷实,买个一两匹也很正常。

毕竟从大唐运往西域,人吃马嚼的,不要钱?途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