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天然居售卖行第一次卖酒(1 / 2)
第二天,李正一早就起床了,在秋莲服侍下洗漱完毕,就去旁边的酒坊给员工做工作培训了。
因为瓷器作坊是最早落成的,里面有好几个瓷器窑已经弄好了,所以在这段时间,那几个瓷器匠一直在生产蒸馏器,现在酒坊已经有三十个蒸馏器呢。
李正计划两人负责一个蒸馏器,因为蒸馏效率一般,所以一个人主要负责加酒水蒸镏和加冰块冰凝并监测温度计,另一个负责收集桶的更换,并在旁边一个工作台上按一斗一瓶地分装酒水,把酒水倒在陶罐里密封,并且用木盒打外包装,最后放在小推车上让仓库人员验收搬运去仓库,暂时计划要五十个蒸馏器。
另外五十人负责原料酒水仓库把一坛坛“原材料"酒水和包装用具搬运到蒸馏器前,并把空坛子和成品验收入库并一层层码放整齐。
那两个老家丁分别负责生产和库存,还有最初的三个酿酒的奴仆则抄起了酒精计做起了质检员,每个酒精收集桶都要用酒精计测量酒精度,必须在四十度以上、酒液澄清无杂物才算合格品,只要合格了才了装瓶打包。
李正虽然没干过企业管理,但没吃过猪肉也看到过猪跑不是,一套生产管理制度用来确保分工合作,一份质量监测标准保证产品质量,一个仓库货物摆放和进出库规则保证仓库正常运作,因为这样才能不致于让这一百多号人横冲直撞,也提高生产效率。
虽然是奴仆,没有月钱的那种,但是为了提高他们的生产积极性,李正以十天为一周期,十天内日均产量最高的十组人在未来十天内顿顿有肉吃肉还管够,产量最低的十组只能白饭管饱,而其它三十组保证一天一顿肉。
每月奴仆们休息两天,每逢初一十五休息,毕竟李正不想当那半夜鸡叫的封建地主,而日均产量最高的一组下个月七天一休。
在李正的培训指导和激励政策的双重保证下,酒坊的产量很快就得到了提高,于是天然居的开业时间也到来了。
贞观十年六月五日,宣平坊天然居售卖行。
(本章未完,请翻页)
“哦,这不是卢国公府程管家吗?你这么早就来了?”
“切,你们尉迟家的能早来,我们程家的就不能?"
“张老板,你们酒楼不是自己会酿酒吗?怎么也过来买酒?”
“嗐,还好说呢,前一时间李县男推出的那十分之一斗一瓶的啥子‘预售装'的酒,虽然卖出了一千钱的天价,但在长安可引起轰动啊,谁都说我们酒楼的酒是马尿,若没有李县男的‘长安醉’,那些酒鬼都不来吃饭咯。"
在一片爆竹声中,天然居准时开业,掌柜出来说道“各位安静下来,请我说话。”
随着天然居掌柜的一声吆喝,大家都安静下来“今天开业大酬宾,长安醉买十送一,但每府最多一次买二十瓶酒,商户最多一次买五十瓶酒,另外用来装酒用的玻璃杯八十贯一个,先到先得,我家少爷还说了,用银两支付的打九折,用黄金支付的打八五折,现在大家排好队一个个进来。”
一个个进入了天然居,只见里面一边货架上摆满了酒瓶,另一边一个小货架里玻璃杯一排排地码放整齐,阳光从亚克力透明板上照耀进来,那些玻璃杯一个个都交相辉映,看得人眼花缭乱。
看到了那副“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的”的对联,一些读过书的人问掌柜“这是谁作出的上联?”
掌柜乐呵呵地说“当然是我家少爷,少爷说了,谁作出下联,十瓶长安醉,一套玻璃杯就免费奉上。”这也是李正的营销策略,正好挠到了那些读书人的心头。
见有便宜可占,一众过来买酒的安静下来,想了很久没有一个想得出来,一个便说“这对联太难了,谁作得出来?”
又一个说“就是,恐怕只有状元郎能拔得头筹了。”
“难道你们还想白占便宜不成?掌柜的,赶紧的,给我卢国公府二十二瓶酒。”程管家嚷道。
“我卫国公府也要十瓶。”
“我张家酒楼买五十瓶。”
(本章未完,请翻页)
“我怡红院要四十瓶,另外要两套玻璃杯。”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很快天然居的上万瓶酒便卖了个精光,李正上系统商城买的两百套玻璃杯更是一个不剩。
李正已经把库存全拿出来了,但想不到第一天销售量会如此劲爆,他只能一边催促洒坊加大产量,一边又下了一千套玻璃杯的订单。
下午,统计结果出来了,斗酒十千的长安醉卖出了超过十二万贯,玻璃杯更是卖出了
十九万两千贯。
太极宫,丽正殿。
“观音婢”,批阅完奏章李二叫太监们上了御膳,招呼长孙皇后上席用膳,又倒了一杯长安醉,喝了一口,脸色微醺地说“听说那李正今天那什么天然居今天靠玻璃杯和这长安醉卖了三十多万贯呢,并且不到中午就卖完了。”
长安皇后愣道“又卖出了三十万贯,怎么臣妾觉得李正次次出现就是三十万贯前三十万贯后的,这经商手段,简直连陶朱公也比不上啊。”
“呵呵”,李二又说“之前他少量售卖的那啥子试用装,弄得满城风雨,一众酒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