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计划一下(1 / 2)
飞信业务具体是什么时候推出来的,杨林已然记不太清了,但大差不差的也应该是在是06年的时候。
而在十几年后,能记得它的顶多是部分的8090后,甚至很大一部分80后都不知道有飞信这玩意儿的存在。
在当时,移动这款产品的出现只是为了迎合应用越来越广泛的web网络而推出的一款增值业务,功能也是简单,通过它可以给通讯录内的好友发信息,若是好友没有安装飞信,则会通过短信的形式送达到好友的手机上,当然,它不收短信费,所收取的不过是web流量费。
它的巅峰是在07年移动公司推出mo套餐(5块/月包所有web流量)后,用户数量更是激增。
但所谓成也萧何败萧何,作为移动公司的增值业务,它无论怎么成长都不可能脱出“中国移动”这个大范围。
当它有机会成长为微信的爸爸的时候,移动高层却主动将这个项目给“放生”了。
原因很简单,领导们认为激增的用户是对公司最赚钱业务的巨大威胁。要知道,在当时仅仅一个春节移动公司的短信收入就接近40个亿!
大伙儿都用免费的飞信了,没有人发短信了咋办?
任当时飞信的团队说的再天花乱坠,什么积累用户,什么社交沉淀,哪怕他们说可以利用飞信的粘度让联通的用户都人手一张移动卡,都不可以改变领导当时的想法。
当然,回过头来可以说他们目光短浅,但是作为一家巨型国企的领导层面,是绝对不允许用任何不确定性来代替确定性的。
他们不可能像小公司那样灵光一闪就做出一个伟大的亦或臭不可闻的决定。
在做任何决定之前,都会经过详细的甚至许多轮的论证。
最后的结果就是……飞信成了“孤儿”,以至于十几年后彻底退出历史的舞台。
不过,这个对于移动来说完全是个鸡肋的产品,杨林却完全不这么认为。
他深知“用户”意味着什么。
如今飞信这个业务怕是只存在在纸面上,web网络目前的发展也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在满大街32和弦酷炫跑马灯双卡双待手机。web网络的应用几乎就是个空白。
在杨林发现市南区的写字楼里有不少做软件开发的公司之后,他觉得自己是时候做点什么了。
当然,手里的那点钱自己开个公司问题不大,但是想要找到合适的人自己开发是绝对不够的。
最好的办法只能是——合作!
韩云龙的新潮网络就是其中之一。
当然也只是之一。
八月份经过半个多月的搜集整理,包括原本属于南区集团客户的互联网公司就有六家。
这个规模自然不能跟北上广等大城市相比,但在滨城这样的小地方来说,这已经是不错的收获了。
而且,经过杨林的了解,它们的情况也大多差不多,属于外包性质的小公司。
在这种公司上班的技术人员,或许他们很难创作出一款爆款的应用软件或者游戏,但是在技术层面只要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他们的实力并不差。
杨林要的这已经足够了。
但是如何跟这些公司达成合作就成了一个绕不开的问题。
又不是快倒闭的公司,人家目前手头上都有大大小小的项目,对于他提出飞信这个项目他们有没有兴趣先放着不论,有没有时间去做才是关键。
而杨林最近不间断的走访所为的,就是搞清楚这一切。
“韩云龙的新潮网络,王新元的新元科技,刘海洋的大洋映画,张海滨的东联电子……”
给这四家公司画了个圈儿。
韩云龙和王新元的两家公司主要是做软件开发的,刘海洋的公司则主要接一些美工类的活儿,至于张海滨他是搞网站服务器的。
由于在移动公司的便利条件,他想要了解一些客户信息不过都是动动手指头的事儿。
不过,了解客户信息是一方面,能不能把他们捏合到一起才是整件事的难点。
这……就得看杨林画饼的功夫了。
到年底还有四个月的时间,如果不赶在年底之前将这四家公司跟自己紧紧联系在一起,等到明年移动自己搞出飞信来,那一切都凉咯。
“杨总,下个月大学开学了,老孙让咱们这边出个计划,你看怎么个搞法?”
正在杨林思量着怎么搞定这四家公司的时候,刘健一屁股坐到了他的旁边。
八月份的指标比上个月只多不少,但是已经形成“惯性”的两个组完成的都还不错,只是没有上个月那种爆炸式的亮点增长,只能算不温不火。
现在月已过半,领导们自然要考虑下个月的问题了。
九月是开学季,也同样是通讯公司新开户的增长季,毕竟大学的新生来自五湖四海,总要有张当地的手机卡不是?
“咱们这边做计划没用,南区一共三所大学,你没问问他怎么分?”杨林嘿嘿一笑,说道。
孙培江这个月还搞分组竞争,但杨林跟李鑫之间似乎有了一种无言的默契,今天你比我多一个,明天我比你多一个,反正两个组的成绩几乎就是镜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