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三章 天赐大秦的长公子,捷报传回(2 / 6)
国所面临的形势,哪怕李牧再如何能征善战,也无可奈何。
他赵国已经是强弩之末了。
他也没有办法改变。
“上将军,那我们该如何是好”
“我代地大军只有不到二十万了。”
“一面还要在边境驻防数万,提防异族,一面又要抵挡秦军。”
赵嘉的脸色变得苍白。
说到底。
他不过是一个十几岁的少年罢了,虽然以前为太子,但是却遭受他父王的王后排挤,还好在廉颇,李牧等忠义赵臣的保护下才到了代地存身。
这才让他避免了被大秦所俘。
如今虽登王位。
但是他根本不开心。
因为他接手的是一个烂摊子。
他又如何能够改变。
“大王。”
“你可愿与大赵共存亡”
李牧一脸严肃的道。
“我...我身为大赵王族,身为大赵的王,自然是与国共存。”赵嘉稚嫩的脸上也带着坚定之色。
看到赵嘉这坚定的样子,李牧眼中也是欣慰。
“唉。”
“可惜了。”
“如果当初秦进攻我大赵之时,先王退位,太子继位,将朝中奸佞给铲除了,未尝不能与秦一战。”
“如今,没有机会了。”
李牧心底涌现了一种苦涩之意。
他赵国,若是有着一个但凡有为一点的君王,就不是今日这样的结局。
对于赵偃宠幸奸佞,无能妄为,他真的是受够了,但是他的忠心让他不能背负逆臣的罪名。
“如今,我们有两个选择。”
“第一个,与秦军死战,捍卫我赵人最后的尊严。”
“第二个,择选王族隐藏在民间,将我大赵的力量隐藏暗中,以图日后复国。”李牧沉声说道。
其实。
对于代地李牧而言,他们还有一条路可以选择。
那就是乘着大秦还未真正大举进攻,对代城合围,李牧带领全部的大军北伐,杀到中原之外的异族疆域,远离中原,远离秦国,这样或许可以苟延残喘。
但对于如今这一时代的炎黄列国而言。
视中原之外的异族都如蛮夷,而蛮夷所生存的地方就是蛮夷之地。
他们又如何甘心前往那蛮夷之地。
“上将军。”
“寡人觉得。”
“可以两手齐出。”
“寡人不想逃,作为大赵的王,寡人也有气节。”
“但是为了大赵以后复国,可以安排诸多精锐潜入民间,未来寻我大赵王族,可复国。”
“寡人不相信秦永远都那么强,不相信嬴政之后的后继者也是一个明君。”赵嘉一脸坚定道。
“臣,已经安排好了。”
“军中数千精锐已经乔装入了民间。”
“只待日后复国。”
“秦虽以兵锋定天下,但他压不住我大赵民心,压不住天下民心。”
“韩,魏。”
“他们也有不少人潜伏在了暗中,只待未来有朝一日,秦国势弱,便起兵灭秦。”李牧目光之中带着坚定之色,还有对秦的仇恨。
“上将军全权处置。”
“如若秦人破城,寡人,与大赵共存亡。”赵嘉坚定的道。
“臣,必不会让大王失望。”
李牧躬身对着赵嘉一拜。
王翦和桓汇合后。
两大营六十万大军以横扫之势向着代地进攻。
在绝对的兵力面前。
纵然李牧有所防范也没有任何用处。
如今代地现状,兵力只有不到二十万,粮草与赵地断开后,就出现了不足。
而且他所面对的大秦战将是王翦和桓漪,与他一样的顶尖战将。
在王翦和桓漪的统兵下。
短短不到三个月时间内,秦军锐进,吞并着这代地的疆域城邑。
直至。
兵临代城之下。
作为赵国边军的统帅。
赵边军也为赵国最顶尖的战力,全员皆骑兵。
最终决战。
李牧也没有窝在城中防守,因为城中已经没有多少粮草,大秦凭粮草就可以拖死他们,所以在最终时刻,李牧堂堂正正的率领边军迎战。
代城前。
李牧亲率十五万边军骑兵,列阵以待。
而在相隔数百丈之外。
便是无尽黑甲大军,无数旌旗迎空而扬,秦威展现。
“风,风,风。”
“大风。”
数十万计的大秦锐士发出了震耳欲聋的风喝之音。
响彻天地九霄。
风喝构成音波风浪,席卷天际苍穹。
此战。
也是天下难得一见的场面。
大秦上将军王翦,大秦上将军桓漪。
还有大秦新锐上将赵玄,三架战车立足于大秦数十万军阵之前。
大秦四个上将军,除了蒙武外,其余尽数到场。
“这一战,我大秦必胜。”
“李牧,赵国,已经是穷途末路了。”
王翦凝视着前方的赵军,脸上尽是冷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