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球磨机(1 / 2)

加入书签

最主要的轴承制作完成,下一步就是制作球磨机里的钢球了,当然赵志宽还没奢侈到使用钢球的地步,所以他同样准备使用铸铁来制作这些铁球,用来砸碎球磨机的物料。

赵志宽原本想的挺简单,直接使用翻砂模具制造铁球,但哪知道偏偏这最简单的一步却碰到了麻烦,其实也不算什么麻烦,就是需要铁球的数量太多了。

赵志宽搞的是小型球磨机,重量在五吨左右,但他忘了整个球磨机中铁球的重量占了大头,赵志宽准备使用五斤一个的铁球,如果按照铁球总重量在3吨来算,那就需要1200个铁球,这数量在手工业为主的明代,就算累死王铁匠,他也不能在短期内完成1200个翻砂模型。

按照王铁匠加他儿子,在算上十个成熟的工人,他们一天才能做二十个模型,1200个就是六十天,赵志宽实在等不起,没办法只好削减铁球的数量,从以前1200直接砍半,但这也需要一个月。

最后赵志宽只能放宽条件,将铁球的重量增加到十五斤一个,这样到可以在十天内完工,只是铁球增大球磨的速度就降低了,不过可以放宽物料的大小,也算堤内损失堤外补吧!

经过十天漫长的等待,3000斤200个铁球终于完成,赵志宽将这些铁球放入早已经做好的球磨机中,感叹的说道:“能不能成功就看这一下了!”

王铁匠和他儿子这几天累得够呛,岛上会翻砂建模的只有他们两个,虽然有十个工人给他们打下手,但用桐油调配沙子这种祖传技艺怎能假手他人?所以这二百个铁球的砂模都是他们父子亲手制作的。

王铁匠可知道这些铁球的重量,他看着球磨机木质外壳担心的问道:“师父,您用木头制成的外壳能行吗?”

这也是没办法,真正的球磨机使用的当然是铁制外壳,但王铁匠父子的手艺翻砂制作轴承已经是一大关,那个长五米,高三米,直径两米半的大铁桶,实在做不出来,但为了保证球磨机的强度,只能使用木头了。

赵志宽为了保证外壳不被铁球砸裂,将外壳的厚度加到五厘米,同时外壳还用数层铁钉固定,应该没什么问题。

球磨机在赵志宽的示意下,通过连杆连接到汽轮机的飞轮上,这种大重量的机械必须要用硬连接,软连接根本带动不起来五六吨的重量。

球磨机的变速箱已经上满了油,接上汽轮机的飞轮后,变速箱将每分钟数百转的速度变成了每分钟十五转,得益于机床精加工的变速箱齿轮,这次的动静明显比上次小了很多。

球磨机在汽轮机的带动下缓慢转动,里面的铁球开始转动,叮叮当当的传来一阵响声。

赵志宽看了一会儿没什么问题,开始让工人将准备好需要磨碎的物料投进去,第一次投进去的是一些碎砖头,烧制水泥需要将砖头磨成粉,除了砖头还有煤渣、石膏等。球磨机因为使用的木板密封不好,转动的同时一阵灰尘被吹了出来,赵志宽知道这种污染在所难免,工业化前期代表的就是遮天蔽日的烟尘。

有了应手的工

(本章未完,请翻页)

具进度快了不少,球磨机半个时辰就把里面装的将近一顿碎砖头变成了粉状生料,第二次赵志宽让工人将里面填满,开始全功率运作。

随着变速箱变换档位,球磨机的速度被加了一倍,转速提高到每分钟三十转,这时候外壳与轴承的连接处开始滋滋作响,不过看样子没什么问题,在韧性这方面木材比生铁强的太多。

第二次的物料足有两吨重,费时一个时辰,终于都磨成了粉状生料,边上的工人看到这个速度都张大了嘴巴,前几天他们用畜力加石磨,每天也只能加工出两吨的水泥生料,面前这个大家伙一个时辰就完成了他们二十多人两头牛一天的工作量。

赵志宽算了一下,如果不停机,每天可以生产二十四吨生料,当然这是完美情况,毕竟机械需要检修,每天大概只能生产八个时辰左右,所以一天应该是十六吨生料。自己建的那个水泥窑一窑可以投入生料二十吨,经过煅烧后出水泥十八吨左右,虽然球磨机一天的产量够水泥窑一窑的使用量大,但水泥窑从入料、烧制、出料、球磨这一过程需要五天,这么算来自己还要建三个水泥窑,才能消耗这一个球磨机的出料量。

赵志宽又算了一下,如果按照四个水泥窑来算,每五天就有七十二吨水泥,每月就是四百三十二吨,这速度还远远不够。

赵志宽准备在海甸岛建成一条绕岛水泥路,海甸岛周长估计在三十公里左右,绕岛公路要在二十五公里上下。按照手册上说的,如果修建一条宽三米五,长一千米,厚十八厘米的乡村非载重水泥路,需要水泥一百五十吨,二百五十立方沙子,三百八十立方石子。

赵志宽想到自己一个月的产量只够修两公里水泥路,不免心中有些气馁,不过这只是一个球磨机的产量,增加球磨机倒是可以提高产量,可目前需要干的事情太多,赵志宽只在没有精力专注于搞水泥路。其他还有矿山需要的破颚机、选矿机,铁厂需要的高炉、平炉,还有孙子赵恒需要的火枪火炮,想到这些赵志宽头都有些大。

赵志宽看着飞速旋转的球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