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长见识了(1 / 2)

加入书签

至于什么时候紧缺,得看生产决定,有时候一样东西可能这个月不要票券,下个月就要了。

像买煤油灯就得需要工业券,还得有燃料票,燃料票一人一个季度两斤,买煤油用的。

做饭取暖的话还得办购煤证,办了购煤证才能买蜂窝煤用,要不然只能烧柴禾。

搪瓷盆暖水壶电风扇这些就更不用说了,不仅要工业券,要的数量还不少。

但也有不要的,就比如,前两个月肥皂还要肥皂票,毛巾也要毛巾票,但是这个月就没要了,一下子买的人挤的货柜水泄不通,生怕现在不买了,过两个月又要收票券了。

江雪连户口都没有,怎么可能会有上班工作的人才有的工业券,本来想买煤油灯的,现在只能买蜡烛了。

她是见过姜大娘家里有一段烧的差不多的蜡烛尾,所以买上蜡烛也不会显得突兀。

简单的白色包装纸,一包里面是十根蜡烛,要两毛钱,江雪想了一下,买了两包,花了四毛钱。

想到姜大娘家里那破小铝锅,江雪又花了一块二毛钱买了个大砂锅和三个碟子,五个碗,这些都是不要票的。

不是江雪不想买个铁锅或者铝锅,实在是她掏不出票券来。

看了一眼漂亮的搪瓷盆,江雪有些遗憾,看来下次不光要钱,还得要各种票券才行。

这时候的暖水壶有竹编的外壳,能看到里头的壶胆,便宜却也不怎么美观,用久了外壳还会慢慢变得灰黑。

另外一种就是贵一些的铁壳外皮的银嘴的暖水壶,外皮要么是大红色的,要么是粉色的,上面还有喜鹊攀枝或者花开富贵又或者是双喜的图案。

不用说,暖水壶江雪也买不着,好在她也没打算买,想到自己打地铺,于是就顺手买了一张草席。

草席一看就是出自乡下农村手艺人之手,因为上头没有盖着哪个哪个工厂出厂的红色标识,一张草席八分钱,江雪本来都掏钱了,后面一想,又多要了一张。

蜡烛放到挎袋里,草席卷成一团用挎袋下方的两根带子系着,江雪抱着大砂锅离开了杂货铺,碗碟自然是放在大砂锅里的。

江雪还是天快黑的时候出城的,她买了东西又在城里转了转,眼看没什么收获,天色又不早了,这才准备出城的。

刚出城没多久,就了碰上了姜大宝。

“雪姐姐~”姜大宝看到江雪,很是开心,唤了一声,高兴的跑了过来。

“大宝。”江雪也笑,她知道他是来接她的。

见他拿着一根长棍,江雪哪里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心里只觉得暖了暖。

“雪姐姐,你买这么多东西啊。”

“也没什么,走吧,我们回去了再说。”

“雪姐姐,你找到家人了吗?”

“呃…”江雪愣了一下:“没有。”

姜大宝一听,怕她会难过,连忙笨拙的安慰:“雪姐姐,你不要太着急,一定会有好消息的。”

“嗯,我知道。”江雪在心里嘀咕,我不着急啊,我本来就是随口一扯的,我要着急也是着急黑户的事情。

姜大娘虽说饿的身体不好,但到底这两三天有了些东西进肚,精神头好了一些,江雪和姜大宝回来的时候,她正在灶前烧火呢。

“江同志你们回来啦~”

“哎,大娘。”

“奶奶,你怎么下床了啊,你快歇着,我来就好。”姜大宝一看,连忙跑了过去。

姜大娘笑笑:“没事,我整天躺着也难受,正好天黑了起身烧点水,你们回来也能喝了暖暖身。”

“我来,我来……”姜大宝上前抢过奶奶手里的烧火棍。

姜大娘一看,也就起身慢慢坐到床尾。

江雪扫了一眼,发现屋里比昨天多了三捆柴禾,看样子能烧上五六天。

也是,这都入冬了,这里可是后世湖、河、安三省的交界处,冬天有时候下的雪还不小。

要是不准备柴禾,又没有蜂窝煤可以烧来取暖,还没有厚衣和厚被,估计够呛。

见姜大宝从床头抱下一个袋子准备做饭的时候,江雪惊讶了一下,等她看到姜大宝勺出的粮食时,怔了一下。

姜大娘注意到她的表情,忙解释道:“江同志,这高粱米是三娃拿你给的小米去下面生产队换的。”

“小米精贵,换了高粱米能多吃一阵子。”粮食是江雪给的,所以姜大娘觉得怎么也要和人说一声的好。

江雪闻言了然,她也没说自己有很多,只是有些好奇的问道:“能换多少?”

姜大宝正小心的洗好高粱米往锅里添,听到她问,抬头道:“换了二十六斤的高粱米。”

二十六斤?

不到两斤的小米能换这么多高粱米?

江雪有些咋舌,这个时候小米这么精贵吗?

姜大娘在一旁解释道:“三娃是拿去生产的的大队长家里淘换的,那大队长家里的媳妇刚生了个小子,正需要小米补一补,江同志你给的小米成色也好,又干净漂亮,自然能换的多一些。”

这样,江雪想到黑市上细粮的价格,也就点了点头,表示明白。

她目光落在小铝锅的高粱米上,正要犹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