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一章 玉玺之秘(2 / 3)

加入书签

能解开这玉玺花纹之秘密,找到那笔宝藏。”

丁辰听了曹操的叙述,竟然有种不过如此的感觉。

如今曹氏只剩下汉中和蜀地没有拿下来,天下九成已经握在手中。

如此来说,宝藏还有什么吸引力?

“岳父是准备前去发掘?”

曹操微微摇了摇头,“孤初起兵之时,粮草钱币紧缺,急需军饷,所以做过许多不择手段之事,可是如今孤对钱粮已经没有那么迫切了。

当年始皇帝行此事,乃是为后世子孙留一笔财富,孤又如何不能?

所以将来这玉玺交给子脩,至于是否发掘,就由你二人决定吧。”

“父亲,”曹昂突然道:“这里没有外人,父亲可否听儿一句。

既然传国玉玺都到手了,说明天意兴魏,父亲何妨更进一步?”

曹操捏着胡须对曹昂打趣:“这魏世子都满足不了你,你就那么想做皇太子?”

曹昂吐了吐舌头,赶紧把锅甩了出去:“其实是子文想做驸马。”

丁辰连忙道:“大哥冤枉好人,这跟我可没有干系。”

曹操在儿子和女婿面前没有半点儿装的意思,笑了笑,又叹口气道:“孤称魏公,都闹出如此轩然大波,若再进一步,称王或者称帝,天下人还不知道怎么骂孤?

此事还不成熟,天下尚未平定,待过几年再说吧。

如今该考虑的,不是这些事。”

丁辰心中暗暗佩服曹操的处事方式。

其实曹操并不是个特别冷静的人,相反的,他很容易得意忘形,被胜利冲昏了头脑。

宛城之战与赤壁之战的失败,都是这种性格导致的恶果。

可是曹操真正冷静下来思考的时候,却是难得的人间清醒。

他也是史上少数的已经在篡权之路上走了九十九步,具备了所有称帝条件,却没有迈出那最后一步之人。

“不知岳父遣人把小婿从江东召回来,有何事吩咐?”丁辰问道。

其实这才是丁辰最关心的事。

曹操面容沉重的道:“当初孤称魏公,引得世间心向汉室之人纷纷逃离,你曾为孤献策,以文书答对,选拔官吏以补之。

此策的确效果颇佳,比之从前崔琰毛玠面谈选官要有效的多。

由此也选出诸多心向我曹魏之官员,分派于各处。

奈何这些人良莠不齐,根本无法有效治理地方。

此策既然是你所献,孤便想问问,你有没有后续策略,能让选拔出来的官员在地方上能顺利推行政令。”

其实此前丁辰为曹操献出的科举选官只是一个雏形,实则到了后世纸张流行开来之后,寒门子弟也有不少读书识字者,这才彻底打破了贵族垄断官场的局面。

只因做官一个最基本的条件就是能读会写,否则连政令都看不懂,如何主政一方?

可是这个时代纸张还远远达不到流行的程度,读书依然是贵族子弟的专利,贫寒百姓根本没有读书识字的机会。

所以崔琰所谓的科举,只不过是把自己要问的问题写出来,所选拔的对象依然是贵族子弟。

坦白讲,这些人能力都很一般,许多人到了地方上,大都成了那些老谋深算的本土豪族之附庸,朝廷政令很难推广开。

说到底,还是因为地方豪族权力太大,曹氏中央集权的程度还差得远。

“办法是有的,”丁辰沉吟了片刻才道:“只是看岳父有没有决心,为那些官吏撑腰。”

“孤选派的官员,孤不给他们撑腰,还有谁给他们撑腰?”曹操皱眉道:“你倒是说说你的办法。”

丁辰道:“其实当年光武中兴,便是依靠民间豪强势力,方才击败新莽政权。

当时在那种情况下,本土势力开始不受限制的疯狂增长起来,那种情形连光武皇帝本人也无能为力。

后来黄巾之乱爆发,为了打压乱军,汉室朝廷有不得不允许本土豪族拥有武装,使得民间豪族势力再次的大涨,并开始不受任何限制。

及至如今,岳父虽然平定了四方,但民间各豪族手中要土地有土地,要粮草有粮草,要军兵有军兵,岳父仅仅派一个官员过去,想要在地方推行政令,搬动本土豪族利益,恐怕是做不到的。”

丁辰是站在几千年之后的立场上,很容易就从根本上找到原因,这种局面其实从刘秀就已经开始了。

曹操一边听着,一边连连点头。

他所面对的正是这种窘境。

当初他为了减少阻力,在谯县的时候便发出政令,对豪族允诺要恢复大汉旧制度,让豪族依然可以坐享其成。

这相当于跟豪族达成了妥协。

所以收取荆州才不费吹灰之力,丁辰攻取江东之后,本土豪族望风而降也是如此。

可是现在弊端便出来了,地方豪族实力太强大了,隐匿了大量人口与土地,隐然在地方上是个小型割据政权,根本不把曹氏派去的地方官放在眼里,曹操的政令也就推行不下去。

“继续说下去,”曹操虽然颇有雄才,但毕竟有他的局限性。

此番听着丁辰的分析,不禁有种拨云见日,焕然一新的感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