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八章 南郡之战(1 / 3)

加入书签

意料之中的困难终于来临了。

曹操称魏公,果然引来天下官吏的逆反,每天都有上百人挂印辞官而去。

在这个时代辞官是有固定程式的,在前汉,若有官吏辞官,今生将永远不能再踏入仕途。

可是经过王莽篡汉,有许多不配合的官吏挂印离去,待光武中兴之后,对这种做法还比较赞赏。

所以挂印辞官,就成了后汉官员们对朝廷不满,表达愤怒的一种方法。

例如刘备鞭打都邮之后,便把印绶挂在了都邮的脖子上离去。

而在本来的历史中,关羽离开许都,也选择的是挂印封金。

如今天下官吏纷纷挂印,正是效仿当年王莽进位安汉公之时的做法。

“滚吧,既然不想做官,就都滚吧,孤绝不会挽留半分。”

议事堂上,曹操看到书案上新报来的辞官数字,不由气的暴跳如雷,大声咆哮道:“他们以为这样就能让孤屈服,那是白日做梦!”

下首的荀攸拱手道:“魏公,生气归生气,但还是要尽快选拔官吏上任。

若不然县域之内群龙无首,税赋收不上来事小,说不定会出大乱子的。”

这个时候,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旁边的崔琰和毛玠。

他二人正是负责选拔官吏的官员。

崔琰没好气的道:“既然是选拔官吏,德行上总得说得过去吧。

要不然尽是选些蝇营狗苟之辈,让他们做了百姓的父母官,到时鱼肉乡里,岂不是害了百姓?”

其实这个时代想做官的人还是大有人在的,毕竟士农工商,入仕还是天下人的首选项。

可是也不能随便拉个人过来就能为官,能读书写字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还要看他有没有主政一方的能力。

如今骤然辞官的这么多,崔琰和毛玠也很无奈。

他们往往见一百个前来求官的,也选不出来一个有执政能力之人。

可是如今官员缺口又那么大……

其实崔琰出身于中古名门清河崔氏,师从于大儒郑玄,为人又刚正不阿,所以选拔官员也按照这个标准,能被他选中的自然就更少了。

“崔公啊,”荀攸摇头叹息道:“你不能指望天下人所有人都如你这般清正廉洁。

当务之急还是先把官员选上来,让各个县域有人治理,哪怕过后选得良吏再慢慢替换。

这也是魏公颁布《敕有司取士毋废偏短令》之神髓啊。”

“身为百姓父母官,连清正廉洁都做不到,那就是吸食百姓的蛀虫,从老夫这里就通不过,”崔琰决然道。

荀攸正待反驳,这时丁辰突然道:“你们这样争执下去毫无意义,你们有没有想过,换一种选拔官吏的方法?”

“换一种方法?”曹操疑惑不解的看着丁辰,“如何换?”

丁辰道:“其实崔公跟荀公说的都有道理,崔公觉得品行不佳之人就不能为官,而荀公觉得不管如何,先把官员选拔上来,让官府运转再说。

其实这归结到一点,是崔公对每个前来求官之人都要当面考核,这种方式太慢了。

崔公何不把要问的话全都写下来,派人抄录数千份。

然后魏公以丞相名义明发天下,让所有想要求官之人于某月某日齐集邺城,让每一个人在单独房间内,用书写方式作答崔公。

到时崔公只需根据那些答卷,便能将大部分心术不正之人剔除。

所遴选出来的,自然就是适合为官之人了。”

“妙哉!”

曹操听到这般叙述,顿时眼睛一亮,“子文这办法好像很有意思。

用笔作答,如此便可一次对成千上万的士子考核,要比季珪一对一当面问询快上百倍。”

丁辰继续道:“还可以选择层层递进之方式,分多次考核。

第一轮考核可以稍微容易一些,入选者可称之为丙等人才,再进行第二轮考核,通过者称为乙等人才,然后在进行第三轮,通过者称为甲等人才。

如此将人才分等,甲等人才安排重要职务,乙等人才安排次重要职务,以此类推……”

“季珪,孝先,你二位觉得如何?”曹操眼含笑意,看着崔琰毛玠道。

崔琰沉吟着微微点头道:“丁令君这建议好像很可行,当面问也是问,书面答也是问,只不过,书面答却可以用一张纸同时问千人万人。

……成与不成,总要试试才知道。”

“没错,总要试试才知道,孤这就发敕令。”

曹操满意的看着丁辰道:“如若此法真的可行,便能一改大汉数百年来之取士制度,而且有法可依,有法可循,乃是利在千秋之事。”

终于有了解决办法,厅堂内的压抑气氛一扫而空,所有人脸上也挂起了笑容,似乎松了一口气一般。

这个时候,突然有侍从匆匆跑了进来,大声道:“南郡急报!”

厅堂顿时又紧张了起来。

曹操接过急报扫了一眼,脸上顿时又变得愁云密布道:“南郡吃紧了。”

说着把战报让大家传阅。

丁辰首先拿过来,只见那是曹仁写来的求救信,江陵城遭到了周瑜大军的猛烈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