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政权八虎骑(1 / 2)

加入书签

三国历史之所以能够历久弥新,百叙不厌,就在于让人回味的细节实在是太过精彩。今天不说别的,就说曹操帐下的"八虎骑"。

如果说曹魏的"五子良将"系曹操股肱的话,那么"八虎骑",则为曹操的心腹。"八虎骑"內有"三个夏侯五个曹",出于方便读者了解,现将他们的姓名俱列如下: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纯、曹洪、曹休、夏侯尚、曹真。

大家知道,就创业初始而言,曹操的实力,远不如吕布、公孙瓒、袁绍等军阀,但曹操能够在汉未三国初期脱颖而出,成就三分天下有其一的辉煌,关键的一点,在于曹操本人,既善文学,更擅兵法,文学让他视野开阔,兵法使他攻略果敢。借助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一书,我们知道了"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的曹操,是多么的强势。相对于有着统驭政界、军界才情的曹操,三国初期的另外两个巨头,即刘备和孙权,显然逊于曹操。惟因如此,便有史学家将曹操与中国历朝所有开国皇帝相提并论,他们的理由也是简单:"曹操亲自挂帅征战的次数之多,名列所有开国皇帝前茅。"

那么曹操为何要如此亲历亲为呢?原因在于,东汉未年的人事更迭,让他如芒在背、如梗在喉:无论是大将军何进拥立外甥刘辩为帝,还是"十常侍"设计诛杀何进;无论是董卓靠着实力问鼎权力中心,还是汉少帝刘辩被汉献帝刘协替代;无论是吕布翦除擅权乱政的董卓,还是董卓部将李傕、郭汜赶走吕布,风云际会中的首要一条,就是军事实力,而体现实力的最直观条件,便是兵权!

手握兵权,就有一切,这是曹操宁愿亲临危机四伏的一线,也不愿将兵权放手于某个亲信的原因。再有一个因素,便是曹操深知自己借助"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做法,合法性存疑,以至许多东汉朝廷遗老,私下里将曹操归属犯上作乱之列。面对如此四面楚歌,曹操越加认定一条至理:只有牢牢抓住军权,才能维持自己的统治基础。

为了消弥"拥汉派"们对己的鄙夷,树立自己是个忠诚汉朝的臣子形象,曹操想方设法扛起了为汉献帝刘协扫平反贼的大旗。但扫平反贼,并非是件易事,它需要靠实力说话,武力开路。如果每次征战,皆由部下挂帅,天长日久,谁还会将曹操放在眼里?

支持曹操敢于屡屡征战前线,还有一个关健原因,就在于曹操有着一群会打仗的本家宗室。从准备自打天下始,曹操也像刘备自诩"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一样,瞎认祖宗,声称自己乃是西汉开国功臣、军事家、政治家、汉朝第二位相国、史称"曹相国"曹参之后。曹操这么做的目的,无非就是给自己脸上贴金,以提升身价。

据考证,曹操其实也姓夏侯,但不知因何原因,有人将一个名叫曹萌的人,挂靠为曹操祖上。曹萌素以秉性宽厚、仁孝敦善闻名四方。曹萌共有四个儿子,长子早夭,次子曹贾,三子曹褒,四子曹腾。曹贾有三个儿子,其中一个为曹洪;曹褒生有三子,其中一个为曹嵩,即曹操的父亲。曹腾自幼入宫,为宦官,后封爵费亭侯。因无子,曹褒将曹嵩过继给曹腾为子,这也就是有人谑称曹操是宦官之后的原因。

曹操除了重用曹姓本家之外,还十分依赖夏侯家族。据考证,夏侯家族乃为西汉开国功臣夏侯婴之后。提及夏侯家,有必要先叙夏侯渊。此人官居征西将军,博昌亭侯。夏侯渊有两个堂侄,名叫夏侯尚、夏侯敦,他俩在夏侯渊的影响下,也成为曹魏集团中的核心将领,因于"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利益共同体使然,著名的曹魏宗室"八虎骑"之称应运而生。中国有东西南北之分,东西南北之间,又嵌以"东南、西南、东北、西北",这既有囊括八方之意,又有穷尽八卦之说,换句话说,"八虎骑"掌控了一个国家、政体的军事要隘,彻底保证了曹操稳坐军权"金字塔"之上。即使有人欲予撼动,他也得在反复掂量后,认识到这只不过是痴心妄想而已。

"八虎骑"威名远扬。但威名最盛,也难避免"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的规律。在连年征战、屡次拼杀、政治博弈中,曹纯于公元210年因病去世。时隔九年,夏侯渊在汉中定军山,因轻敌被蜀将黄忠斩杀。公元220年正月,曹丕代汉称帝,因曹洪在世子的问题上支持曹植,故被曹丕冷落到差点不保性命的地步。"八虎骑"中的曹仁,因此异军突起。

其实"八虎骑"中让曹操最为信任的人,并不是上述的四人,而是夏侯惇。夏侯惇在指挥打仗上,显得本领一般,但因他不恋钱财,而深受曹操信赖。夏侯惇不仅是"八虎骑"里的第一个乡侯,而且还是第一个可以不用通报、自由出入曹操内帐的军方主将。曹操荣赝魏王之称后,所有官员都是魏国属官,唯独夏侯惇仍旧保留汉献帝的官员身份。也就是说,夏侯惇和曹操都是汉臣,而其他人不是。

曹操与夏侯惇还有一层亲家翁关系。曹操将自己的女儿清河公主,嫁给了夏侯惇的儿子夏侯楙。曹操薨世以后,承位的曹丕加封夏侯惇为大将军,授予统领曹魏三军之权,为百官之首。只是可惜的是,三个月之后,夏侯惇病故。从此"八虎骑"中的第一代均已谢世,身为第二代的曹休、曹真开始问鼎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