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崇关羽为武圣(1 / 2)

加入书签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体现文化的载体,离不开"文武"两字。"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就是人们用来颂扬自己家乡的必用之语。

但文化这个东西,也得讲含蓄。有次参加镇一级的招商活动,镇领导用了"我们这方山水,文武比翼齐飞,文武相得益彰,文武如沐春风"排比句,窘得坐在台下的我,冷汗湿衫。你说他说错了吧,好像没有,你说他说对了吧,又似乎不是。不过有一点,当年应邀参加庆典、坐在我旁边的一个省城客人,对我附耳道:"大了,吹大了,吹得太大了。"

一个集镇,充其量最多也就辖统二十来个行政村吧,你把那么多的"文武"罩在"弹丸之地"上,全镇两万余个男女老幼,能承受得起吗?

不过话又说回来,吹牛不上税!不上税的吹牛,其实也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分支,只不过这个分支,常被代表正统、正直、正义的中国文化不待见罢了,比如阿q的精神胜利法,就是典型的扭曲式吹牛。

不说吹牛的事了,还是说说真正的值得人们仰视的文武圣人吧。说到圣人,孔子,属于公认的文化圣人,简称文圣,那么与文圣对应的武圣,又是谁呢?这个答案其实很简单,简单到你只要稍懂一点三国历史,就能答出是关羽!是的,武圣就是关羽,世称关公。

关羽成为武圣,不光仅限于他的武功高强,更为主要的是他践行了"仁义礼智信",但武功应该是基础,如果关羽的武功差强人意,武圣之冠,铁定轮不到他。那么在三国史上,体现关羽武功高超的有哪些桥段呢?耳熟能详的有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擒于禁杀庞德等。但历史上真实存在并能真正体现关羽武艺高超与指挥才能的,当系斩颜良之战与水淹七军之战。现予述之,以飨读者。

关羽的成名之战,叫做"白马之战"。白马在三国时期是个县,亦即时下河南省安阳市的滑县。滑县地处黄河中下流的冲积平原上,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左传》记载,滑县在夏商时期称为"豕韦氏国";在西周时期隶属卫国管辖;春秋时期改称为"曹邑";战国时期,曹邑隶属于魏国。《史记》记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郡、县二级管理制度,曹邑以境内的"白马山"为名,更名为"白马县",隶属东郡。《汉书》记载,西汉初期,刘邦废除东郡,白马县延续旧名,隶属梁国管辖。东汉末年,隶属兖州的东郡管辖。说了那么多"白马县"历史,目的在于提醒文首那个"吹大了"的领导:"有些事,吹不得!"

话说公元200年春,错失征讨曹操最佳时机的袁绍,突然脑瓜发热,亲率十万精锐大军,开始伐曹。已经赶走刘备并牢牢控制了徐州地区的曹操,调兵遣将,与袁军相峙于官渡。当初因保护刘备家室,导致行动迟缓而被曹军围堵山上、不得已暂降曹操的关羽,出于报答曹操收留之恩,也随曹军出战。于是白马一役,便成关羽的成名之战。

话说袁绍率军入驻黄河北岸的黎阳,即令大将颜良率部围攻由东郡太守刘延驻扎的黄河南岸战略要地白马县。得知袁绍如此部署,曹操采纳谋士荀攸"声东击西"之计,先将袁绍大军调离驻地,然后令张辽、关羽二将,率部日夜兼程,快速出击正在围攻白马县的颜良所部,一举解了白马之危。此战中,关羽独自勇闯敌营,在万军丛中直逼颜良,取其首级如探囊取物!关羽从此声名大振。

说罢白马之战,再道关羽辉煌之战。有人认为,"千里走单骑"中的"过五关斩六将",最能体现关羽的辉煌。对于这一观点,暂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留存,允我先将"襄樊之战"作一叙述。

公元219年,获取汉中的刘备,"实在难以拒绝"跟他打拼天下的兄弟们"苦劝",成为"汉中王",并大封臣将。著名的蜀汉五虎将就诞生于这一时期。消息传到荆州,关羽殊为不满,大发诸如"誓不与黄忠、马超同列"等牢骚。为安抚关羽,刘备与诸葛亮指派大臣费祎前往荆州劝导。十分诡异的是,两人"亲切"会见后,关羽不仅消了牢骚,而且还非常积极地开始筹备北伐曹魏事宜。

关羽北伐初始,势如破竹,打得驻防樊城的曹仁,频向洛阳讨要救兵。曹操一边严令曹仁坚守,一边遣派曹植领军前往。不想曹植在出征前夜,竟与几个文友喝得酩酊大醉。曹操虽然怒其不争,但也无奈,只得仓促改为于禁与庞德领衔去救,从而导致于禁陷入万劫不复之炼狱,庞德登上青史留名之祭坛。

身为主将的于禁,由于不懂汉中复杂的地理环境,加上其时暴雨如注,洪水泛滥,因此双方一经接触,曹军便居劣势,最后于禁被俘投降,庞德示忠就义。这就是三国史上有名的"水淹七军",亦称"襄樊之战"。

战况报至洛阳,曹操发了两个感叹:一是想不到曹魏元老级的大将于禁会屈膝投降;二是想不到"半路出家"曹魏的庞德会尽忠献身。感叹之余,曹操考虑迁都,以避关羽兵锋。好在此时谋士贾诩给他出了个妙计:联合一直为索还荆州而努力的东吴孙权,请他出兵在关羽背后"打上几枪"。

伴随孙权的横插一杠,关羽开始遭遇"滑铁卢",直至败走麦城,被孙权部将潘璋属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