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忠之才遇庸主(1 / 2)
曹操之所以能够成为三国巨头之一,与他骨子里烙有英雄情结不无关连。事实上,正是拥有这一情结,促使他将"爱才如命"的游戏,玩到信手拈来、脱口甩出的程度,以至不少出口成章的文人、奇招迭出的谋士、武艺高强的将士,仰其鼻息,心甘情愿聚于他的麾下。
当然,曹操在留用人才的同时,也对那些拒绝效力于他的俊杰,实施"既然我得不到,那么别人也休想得到"的理念,毫不留情灭其肉体,以此减少不利自身的潜在隐患。基于曹操"爱憎"分明,故获"乱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之评。
今天就讲一个集军事、政治、预言才能于一身者的命运走向。这人不是别人,乃是袁绍阵营中,权力大到掌控三军、运筹精到纵横天下、名声隆到奋威将军的沮授。
沮授,出生年月不详,广平人,有一弟,名沮宗,有一子,名沮鹄。撰写这篇文章时,曾找过不少资料,但有关沮授本人及家人的更多情况,难以觅到。这就奇怪了:如此名人,咋没留下详细家谱呢?显属题外话了,打住。
现有资料表明,沮授在汉灵帝刘宏驾崩、亦即公元189年前,因"少有大志,多权略",先后担任过别驾、茂才、县令等职。董卓擅权后,委任韩馥为冀州牧。韩馥邀请郭图、沮授等同乡、好友,结伴赴任。沮授为韩馥别驾,官拜骑都尉。
公元191年,袁绍为避董卓加害,逃到冀州发展。素知袁绍曾是"西园八校尉"之一、原大将军何进手下"红人"的郭图,觉得生性胆小的韩馥,肯定斗不过"见过世面"的袁绍,便生易主之念,劝导韩馥将冀州掌控权礼让袁绍。
胆小怕事的韩馥,能得此位,全赖董卓力挺。现在见董卓仇人袁绍卧于榻旁,又听反对董卓声音日盛,更觉董卓鞭长莫及救不了自己,就认为与其在夹逢中生存,倒不如做个"无官一身轻"的闲人。
闻知韩馥如此打算,沮授劝谏:"冀州虽然没有其他州郡地广,但能披挂上阵的壮士却不下百万,而且粮食储存也足够坚持数年。袁绍初来乍到,在冀州根基尚浅,这就像是一个婴儿,只要不喂奶,就可将其饿死,因此完全没有必要将冀州让给袁绍。"但韩馥还是听了郭图之言。
袁绍取代韩馥初期,不仅重用郭图这类"易主派",也大度接纳沮授这类"拥主派",而且心底里更为看重"拥主派",因为"拥主派"们崇尚的是忠诚。袁绍就问沮授:"如今奸臣作乱,陛下四处漂泊,我家世代蒙受汉室恩宠,当应尽力为振兴恢复汉朝江山呕心沥血。古有齐桓公得管仲成霸业,勾践有范蠡保越国,眼下你有什么妙计匡助于我?"
沮授感动袁绍对其重视,便答:"将军不到二十岁就受到朝廷重用,名声早已传扬全国,只要矢志不移,网罗英雄豪杰,尊用贤士人才,将军定能达到建功立业远大目标。"袁绍听后大为高兴,即封沮授为监军、奋威将军。要知道,监军可是指挥三军的主将!从中可见,这一时期的袁绍,是多么的求贤若渴。
公元195年,汉献帝刘协因避战乱,在河东等地辗转流亡。沮授进谏袁绍,迎拥汉献帝至邺城,然后设都邺城,挟天子以令诸侯,以此威慑天下不臣、不忠、不孝之人。袁绍听后欲从。但郭图、淳于琼等人横插一杠,说迎候汉献帝到邺城,只会削弱自己权力,没有半点好处。其时觉得兵强马壮的袁绍,骨子里己滋"唯我独大"邪念,于是弃用沮授之谏。从而让曹操在次年成功做到了"挟天子以令诸侯。"
公元198年,刘备袭杀曹操委任的徐州刺史车胄。曹操大为震怒,兴兵攻打刘备。沮授认为曹操巢穴许都必定空虚,便谏袁绍乘机袭取。袁绍不纳。等到曹操打瘫刘备后,袁绍突然决定攻打许都。沮授便劝:"时下曹兵已经收拢许都,攻打良机丧失,不如采取袭扰之法,造成曹军整天陷于奔走状态,三年之后,即可轻松击败曹操。"但袁绍坚持己见。
袁绍非常喜欢三子袁尚,很早就让他跟在自己身边学习治政本领,明显带有让其承位的意图。其时袁绍长子袁谭是青州都督,次子袁熙为幽州都督,袁尚则练习冀州政务,三子皆拥兵马。沮授认为诸子分立,乃是取祸之道,要求袁绍削二保一,以免祸端,但袁绍以"分权可辨三子能力优劣,然后择强"为由,我行我素。沮授因此预言:"袁氏家族祸患自此开始了。"袁绍死后,袁尚、袁谭果然因争位而自相残杀。
公元200年十月,官渡之战正式拉开大幕。袁绍派淳于琼督粮草屯驻乌巢。沮授向袁绍提议,再派一军在乌巢外围巡逻,以防不测。袁绍又予否决。及至曹操依照许攸之计带兵夜袭乌巢,沮授要袁绍派重兵前去解围,袁绍却听郭图之言,派张郃、高览两将率重兵去攻曹操布防的阵地。袁绍如此再三错失沮授所献良计,终于导致惨败官渡。
袁绍带着少数亲随败逃时,沮授来不及北渡而被曹军捕获。曹操早年与沮授有过一段工作时间,故而亲自前去劝降,但沮授宁死不从。曹操感佩沮授人品,叹道:"若能早点得到沮授,现在天下应该大定了。"虽然沮授不肯加入曹操阵营,但曹操仍然厚待于他。不想沮授不领曹操之情,暗中与人密谋潜回冀州再助袁绍,事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