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病症害死人(1 / 2)

加入书签

时下社会,职场压力之大,造就诸多男女遭遇抑郁侵袭。抑郁的最大特征,就是拖延:明明可以立马解决之事,常常拖到万不得已地步,才去化解。拖延症并非时下特产,早在三国时期,就有一个将领,因于拖延而丢性命。此人不是别人,乃是孟达。

孟达,出生年月不详,字子度,《三国演义》一书中为字子庆。其实"子度"与"子庆",都非孟达原"字",孟达原字为子敬,只因刘备叔父名叫刘子敬,出于避讳,遂改子度。孟达系扶风郿县,即时下陕西省扶风县人。

公元195年,中原饥荒,民不聊生。孟达偕同好友法正,一起入蜀依附刘璋。随着时间推移,孟达渐成带兵之将,法正则为献策谋士。

公元211年,曹操意欲攻取汉中,觊觎益州。为消这一危厄,益州霸主刘璋采用张松、法正建议,邀请刘备入蜀,并拨付军马、粮草于刘备,让其去攻汉中,作为刘备今后生存地,形成"哥俩好"的态势,共御虎视耽耽于汉中、益州的曹魏。而刘备遵照诸葛亮的"隆中对"规划,静待时机。刘璋起疑,杀了张松,刘备遂攻成都。法正联络孟达,依附刘备。刘璋在四面楚歌中,交出蜀地掌控权。公元218年,法正助刘备夺下汉中,莅年病死。驻守江陵的孟达,则被提任宜都太守。

公元219年,孟达率兵北攻房陵郡。房陵太守蒯祺选择抵御,结果城破被杀。攻下房陵郡不久,孟达即攻上庸郡。刘备担心孟达孤军突进,恐遭不测,即令刘封率部沿沔水西至上庸地区,同时明确孟达听令刘封。两军会合后,成功逼降了上庸太守申耽。

亦即这段时期,己经包围樊城、襄阳的关羽,数次要求刘封和孟达发兵,与其一起拿下樊城、襄阳。接到关羽指令,刘封和孟达商议,认为关羽胜局在望,援与不援一样,而上庸则因刚刚归附,社会动荡,人心不稳,如果撤离主力,极有可能滋乱,因此拒绝。

岂料稳操胜券的关羽,突遭增援而来的曹魏大军合击。战局形势迅速逆转,无奈之下,关羽放弃樊城、襄阳,意欲退回荆州,不想荆州又被东吴掠走。关羽就想通过麦城另寻生机,但不成功。史称"关羽败走麦城"。

闻知关羽被害,孟达甚为恐惧,心忖刘备一定不会放过自己,又想自己辛苦打下房陵、包围上庸,刘备不给封赏不说,还派刘封前来管束。而刘封又仗刘备义子身份,时不时地侵凌自己,越想越怕,越想越气,于是带着亲随四千余家,投了曹魏。

孟达投降曹魏不久,魏文帝曹丕派遣大将夏侯尚,督领徐晃、孟达等各路大军袭取房陵、上庸、西城三郡。念及往日共事岁月,加上对丢城失地的刘封难逃惩处的担忧,孟达修书一封,详述利弊,劝导刘封投魏,但被刘封拒绝。

不料刘封手下申耽、申仪反水,刘封败返成都。刘备赐刘封自裁,原因有三:一是刘封虽为义子,但属"长子",因此留他,有碍亲生儿子刘禅今后承位;二是关羽既系自己的结义二弟,又是刘封的"二叔",但刘封竟然不听关羽调遣,以至关羽遇害;三是刘封在孟达叛魏后,没有及时布防,接连丢城失地,如不惩处,难以服众。刘封受死前,叹息道:"我后悔当初不听孟子度的好意劝导。"

孟达投魏后,即配合魏军连续攻取房陵、上庸、西城三郡,因此深受魏文帝曹丕的信任,先后任命他为散骑常侍、建武将军,封平阳亭侯。除此之外,曹丕又将房陵、上庸、西城三郡合为新城,任命孟达为新城太守,同时委西南之任。因与曹魏大臣桓阶和夏侯尚一起征战过刘封,孟达与他俩建立了深厚友谊。

公元221年,桓阶病逝。五年后,魏文帝曹丕驾崩,夏侯尚亦去世。面对三棵能给自己遮风避雨的"大树"倒下,孟达寝食不安。孟达之忧,很快被诸葛亮获知。其时诸葛亮正在悄悄筹备伐魏大业,深知新城战略地位的他,便向孟达抛出橄榄枝。孟达见老领导还想着自己,激动之余,决定叛魏,以冀获取新的"保护伞"。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孟达的异常动向,引起魏兴太守申仪的怀疑。申仪事奉刘封时,亦与孟达有隙,故密奏朝廷:孟达行将反叛!

孟达手中拥有数万兵力,加上他执掌新城多年,根基己然牢固,何况洛阳距新城遥远,调集军队也需时日,辅佐新帝曹睿的抚军大将军司马懿,出于稳住孟达,修书一封,八百里加急送往新城,告知孟达"朝廷绝不相信小人谗言"。

孟达将此信内容分享亲随,亲随们都言此事反常,要求孟达立下决断,尽快向诸葛丞相求援。但孟达认为,自己与诸葛丞相尚未谈妥对等条件,贸然求援,有失价值,再说即使司马懿率军围剿新城,大军最快也得花费一月时间才会到达,到时再求蜀汉不迟。

军事领域那句"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之语,其残酷性往往以鲜血和生命为代价。接到"安慰"信的第八天清晨,尚在床上做着美梦的孟达,被惊嚷声吵醒。等他登上城楼向外眺望时,不由倒吸凉气:天哪,司马大军咋从地下钻了出来?

这就是司马懿!新城相距洛阳一千二百里,他令手下马不停蹄、人不离鞍,千里奔袭,仅用八天时间,就将孟达的行政地上庸,围个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