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怕出名猪怕壮(1 / 2)

加入书签

有句俗语,叫做"人怕出名猪怕壮"。"人怕出名"是指人一旦出了名,就会遭遇“枪打出头鸟“或“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麻烦;而"猪怕壮"则是指猪长大了、长肥了,就到被宰的时候了。

很有意思的是,三国时期的曹魏,有一个别名叫做"肥奴"的人。习惯上,只要提到"肥"字,听者就会下意识地往"猪"身上靠。"肥奴"起先不"肥",后来通过不择手段的肆意妄为,做到了既让自己出名,也让自己成为一头"壮猪"的程度,于是也就遭遇了"被枪打"、"被风摧"、"被刀宰"的结局。此人不是别人,乃是辅佐曹魏第三位皇帝曹芳的托孤大臣、大将军曹爽。

曹爽,出生年月不详,字昭伯,沛国谯县,即时下安徽省亳州市人。其父曹真,曾官至曹魏政权大司马一职。

曹爽自幼体态肥胖,这也就是他的别名叫做"肥奴"的原因。作为曹氏家族后人,曹爽幼时就能以宗室身份,自由出入宫廷。曹爽同龄玩伴,仗着"老子英雄儿好汉",趾高气扬,目中无人,独曹爽谨慎持重,沉默寡言。魏明帝曹睿即位后,曹爽被任散骑侍郎一职,之后每年总得升迁。公元231年,曹爽父亲曹真谢世,作为长子的曹爽,袭封邵陵侯爵位。

曹爽的权力顶峰,发韧于公元239年。这年一月,魏明帝曹睿病危,咽气前,拜曹爽为大将军,假节钺。立8岁养长子曹芳为太子,曹爽与司马懿并为托孤大臣。曹芳即位后,加曹爽侍中,改封武安侯,食邑一万二千户,赐剑履上殿,入朝不必小步快走,奏请不必自报己名。一时势倾四海,声震天下。

曹芳即位之初,曹爽因年逊、资浅于司马懿,十分敬重司马懿,凡事皆与司马懿商议,不敢独断专行。司马懿则因曹爽出自宗室,以礼让之,并授理政肺腑。史载,这是两个托孤大臣亲密无间的"蜜月期"。

曹爽有个亲信,名叫丁谧。丁谧进言曹爽,说魏国是曹氏家族的天下,不是司马家族的天下,只有趁早提防司马懿,才不会酿制祸端。说句实在话,丁谧的这个主意,有着超强的预见性,没错!但错就错在,曹爽把"提防"之路走得太快了。基于太快,反而强化了司马懿的危机感。

曹爽采用丁谧的"明升暗降"之策,尊司马懿为太傅,乘机削去司马懿的军权。同时,晋升司马懿的亲信蒋济为太尉,乘机免去蒋济执掌京城禁卫大权的领军将军之职,将此职授予自己二弟曹羲,又废除禁军五营中类似时下特种、特警部队的中垒、中坚两营校尉,改由曹羲直接统领。另任同胞兄弟曹训、曹彥及表弟夏侯玄等执掌军队要职,尤为令人吃惊的是,为了扩充自己的势力,曹爽竟然起用被曹睿弃用的毫无声望的闲人,如丁谧、何晏、邓飏三人为尚书,且由何晏负责选拔官员。除此以外,曹爽还规定,京城一应政务,皆须先行向其汇报,待他权衡轻重后,方可象征性地报送司马懿,不久又免了报送,由其独专政事。

公元244年,邓飏等人建议曹爽征伐蜀汉、籍以建立比肩司马懿的军功。曹爽深以为然,调兵遣将,准备攻击蜀汉。曹爽没有指挥过大兵团作战,因此在军粮筹备、军火配备、军队调备等方面,漏洞百出,加上蜀汉大将军费祎又先机领兵据守军事要冲,曹军无法前进,费时耗力,叫苦不迭。参军杨伟和夏侯玄力劝曹爽斩了邓飏,选择撤军,曹爽只择后者,不料又被费祎率军截了退路。经过一番苦战,曹军以死伤过半、军需尽丢、民众怨声载道的代价,灰溜溜回国。

随着曹芳日渐长大,郭太后对曹芳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曹爽听从何晏等人之谋,将郭太后强行迁到永宁宫去"养生"。司马懿见此情况,称病回家,韬光养晦,静觑翻盘良机。

没有郭太后、司马懿挡道,曹爽更加肆无忌惮。他纵容党羽亲信,霸占良田,索取钱财,地方官员没有一个敢于抗逆。与此同时,曹爽在饮食、车马、服饰、出行上,皆与皇帝等同。更让人瞠目的是,曹爽竟将魏明帝曹睿的貌美才人,据为自己妻妾。曹爽的胡作非为,连其弟曹羲都看不下去,多次口头、甚至连写三篇文章劝谏曹爽悬崖勒马,但曹爽不听。史载,每次苦谏不得,曹羲皆涕泣而去。

就在曹爽目空一切之时,告病在家的司马懿,则以云淡风轻的方式,暗中策划政变。

公元249年正月,曹爽带着魏帝曹芳及亲弟、亲随前往高平陵祭拜魏明帝,京城禁军高层权力由此出现真空。司马懿瞅准这一机会,伙同太尉蒋济开启政变,先是迎释被幽禁的郭太后,劝其罢免曹爽诸兄弟等人之权,然后迅速占据洛水浮桥,关闭洛阳城门。当时支撑司马懿夺权的主要力量,只有他所豢养的数千家丁以及蒋济的一些人马。相对掌握"海陆空“军权的曹爽而言,这点兵力类似"鸡蛋碰石头。"

洛阳城门被关之前,曹魏大司农桓范与大将军司马鲁芝趁乱逃出,找到曹爽,桓范建议:"咱们可以把皇帝带到许昌,然后号召天下兵马勤王,与司马懿抗衡。而且我把大司农印绶带了出来,军队绝对不会缺粮。"但享受荣华富贵生活惯了的曹爽,竟然答应司马懿许诺让他永做"富家翁"的条件,交出一应权力,史称"高平陵政变"。面对关键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