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荥成之战(一)(1 / 5)

加入书签

汉高祖二年(前205年)五月,刘邦从彭城惨败而归,来不及羞愧,抓住关键退守荥阳,占据荥阳成皋之地利,依靠关中汉中之资源,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与项羽打起了持久战。

彭城之战很是惨烈,荥成之战更是残酷无比。

彭城之战,刘邦损失惨重,五十六万大军灰飞烟灭。

但有一个奇怪的现象,汉军的核心成员,曹参、周勃、樊哙等高层领导全部安全脱身,为日后打败楚国保存了统军将领。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牺牲的是小兵,保护的是将军。

倒是与刘邦结盟的诸侯王,殷王司马卬阵亡,河南王申阳不知所踪,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降楚,魏王豹、代王陈余、赵王歇等叛汉投楚,齐国也与楚国议和,楚军主力从齐国脱身调往荥阳攻汉,只有常山王张耳和韩王信,忠心跟随刘邦退守荥阳。

刘邦不仅世故圆滑,而且精于算计。

打死项羽除外患,打死盟友除内乱。

彭城之战,刘邦败得十分彻底,五十六万大军竟然被项羽的三万人马冲得七零八落。但刘邦也不是没有一点收获,终于明白自己不是项羽的对手,以后只能扯扯嘴皮,不能动真碰硬。

刘邦输的很惨,未来的几年,还会更惨。

苦难的日子终将逝去,但强者却永世长存。

危急关头,汉王刘邦一直保持着清醒的头脑。

定都关中的众多优势和益处,自此显露无疑。

丞相萧何发动关中老弱和未满二十岁的百姓,全部增援荥阳。这些人战斗力不行,摇旗呐喊还可以,汉军声势复振。

是骡子是马,先拉出来遛遛。

这些小兵很重要,更重要的关键人物也来了。

兵仙韩信终于露面了,一路收溃败之军与刘邦在荥阳会师,阻击楚追兵,大败楚军于京索之间,使汉军得以重振旗鼓。

终于打破了楚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正如老祖宗所言,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

项羽降刘邦,刘邦降韩信,韩信却可以降项羽。

吃了项羽骑兵军团的大亏,狼狈逃窜的刘邦痛定思痛,失败乃成功之母,一定要吸取失败的经验教训,选派灌婴为骑兵将领,原秦国骑士李必、骆甲为左右校尉,组建汉军骑兵队伍。

这支以关中子弟的骑兵,满怀仇恨,战斗力极强。

新组建的汉军骑兵不孚众望,在荥阳东又打败楚军。

屡次打败楚军,汉军终于从失败的阴影中走了出来。

项羽不选择关中的恶果,终于全面显示出来。

世界上没有后悔药买,项羽现在后悔,也来不及了。

荥阳对峙事出有因,选择这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荥阳地处河南东部平原和西部丘陵山脉交会处,荥阳西部就是崤函地区,地势险峻,易守难攻,是西进入关的天然屏障。

荥阳至关重要,攻不下,就不能顺利进入关中。

荥阳不仅地势险峻,而且拥有天然的防御体系。

荥阳西边,有一座古城,名叫成皋,此城建在大伾山上,居高临下。荥阳东北还有一座粮仓,叫敖仓,敖仓军粮建于敖山之上,地处黄河和济水分流处,乃是秦帝国建备,储粮丰富。

荥阳这里,有山,有水,还有粮,真是好地方。

这里拖死过吴广,不久的将来,会拖死更多的人。

楚汉战争历时最长的战役--荥成之战,就是在荥阳、成皋两地展开的消耗战。项羽卖力攻,刘邦拼命守,谁也不肯认输。

这样的攻坚战,谋略倒是其次,最重要看谁更猛。

项羽猛在个人武力,而刘邦更猛,赢在天时地利人和。

荥阳易守难攻,项羽兵强马壮,谁都想干掉对方,但又不能干掉对方。就这样,楚汉两军对峙了一年多,还是不分胜负。

不分胜负,意思就是,项羽更可能输。

之所以这么说,因为两人位置不同,位置决定一切。

刘邦据守荥阳以逸待劳,从附近粮仓--敖仓运输军粮,不愁吃不愁穿。大家吃饱喝足,打个饱嗝,伸个懒腰,继续守城。

可项羽霸王不同,他是在攻打荥阳,附近的粮食都抢完了,只能从大本营彭城运粮,大本营千里迢迢,粮食供应不足。

吃不饱,跑都跑不动,还怎么攻城。

吃饱的,打吃不饱的,战场形势一目了然。

更可恨的是,后方还有位游击大师彭越,总是骚扰攻击项羽的运粮队,抢楚军可贵的军粮,根本不给楚兵吃饭的机会。

前有强敌,后有游击,长此以往,必败无疑。

项羽就是凶悍无比,就算吃不饱,照样能干趴刘邦。

在项羽个人魅力的鼓舞下,楚军士气高涨,视死如归,踏着同伴尸体勇往直前,潮水般攻击。刘邦心力交瘁,怎么办?

一群饿着肚子的疯子,让人心惊胆战。

不被这群疯子打死,也会被他们吓个半死。

汉高祖三年(前204年)十二月,项羽霸王急速把刘邦围困在荥阳,刘邦恐惧忧虑,与郦食其谋划如何削弱楚国的势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