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新的开始(全书完)(2 / 3)

加入书签

然而,想要逃走已经成为了他们的奢望。

在昌黎县、卢龙县、迁安县等地的民兵武装、特种部队武装,已经成为了一支不容小觑的部队。

这些部队,虽然比不上信王大军,不过骚扰、袭击溃败的朝廷大军还是可以的。

当朝廷大军溃兵逃到这边的时候,一头便撞上了特种部队武装的口袋之中。

战事再一次发生。

绵延数百里的旷野之中,大大小小的战事不间断。

逃窜的路上,有民兵武装袭击。

而在背后,还有规模庞大的信王大军虎视眈眈地追击着。

前有狼,后有虎!

夹在中间的朝廷大军,恐慌不已。

经过十多天的围追堵截,朝廷大军几乎全军覆没。

就连张辅臣,也被俘虏生擒了。

在这一支二三十万朝廷大军,死的死、伤的伤、被俘的被俘之后,从榆关城一带前往京城的道路,便成为了一片坦途。

仅剩的蓟州、通州等寥寥几个重镇之中,现如今也没有多少兵马。

这点人马,面对着拥有着十多万战兵、十多万民兵武装的信王大军来说,可以说是杯水车薪。

在得知这个消息之后,整个京城内人心惶惶。

尤其是皇宫之中的李铭,更是焦躁不安、有些恐慌。

“各地勤王大军,来了没有?”

李铭焦急地问道。

然而内侍没有回答。

这时,一名内侍从外面跑了进来,慌慌张张的说道:“殿下,不好了!

庆王、肃王响应信王大军,也已经举兵造反了!

还有南方的滇王,也已经进入蜀中了!”

“什么?”

李铭登时愣住了,他没想到南方各地的藩王,竟然也都起兵造反了。

如此一来,整个大乾国各地岂不是乱成一套了?

李铭无力地瘫坐在地面上。

自从二三十万大军,在榆关城前线毫无进展之后,各地的局势都变得混乱起来了。

尤其是淮北、河洛、江南等地,出现了大大小小打着信王旗号的特种部队,裹挟着当地百姓造反。

整个内地,遍地开花。

别说是勤王大军了,就连粮食税赋也都征调不上来。

那个时候,李铭就意识到情况不妙。

没想到,更不妙的情况还在后面。

现如今,各地藩王造反,张辅臣大军溃败覆没,一个个消息如同是摧魂夺魄的音符一般,让李铭脑袋之中有些发懵。

“陛下,不好了!信王大军在岱岳省登陆了!”

又一个不好的消息,抵达了皇宫之中。

而此时此刻,李铭已经说不出来话语了。

大势已去了!

几天后,如同是钢铁洪流一般的信王大军,抵达了京城外围。

城内一些官员,纷纷躲藏在自己家中,连李铭百般征召也无人上朝。

一些百姓家中,还纷纷制作旗帜,上面绣着“信”字。

上午时分,守城的刘四维将军打开齐化门,恭迎城外信王大军入城。

当先的乃是王忠率领的神勇军,浩浩荡荡入城之后,便朝着城内重要据点行去。

而进城的士兵,也大声宣讲着信王府的命令——百姓安居其业,居家者保护安全。

如有上街抵抗信王大军者,一概以乱军处置!

一时间,就连一些城内的衙役、巡捕,也都纷纷居家,闭门不出。

在神勇军进城之后,神毅军、神佑军也分别从北部、南部进了京城。

挺进之后,便朝着皇宫行去。

惊恐万分的李铭,站在景山上瞭望着,看到城内一面面信王旗帜之后,李铭心如刀割、如坠冰窖。

无奈之下,李铭在一棵大树上吊死了。

李铭死后,京城内的抵抗,便更加不成体系了。

宋献策等一众李铭的亲信,也纷纷投降。

短短两天时间,整个京城彻底平静了下来。

到处悬挂着“信”字大旗。

九月初,信王李信带着虎贲军抵达了京城。

在李信到来之后,城内百姓纷纷欢迎信王殿下。

为首的一众官员、将领,以及百姓代表,跪伏在道路两侧,山呼万岁。

他们都迫切希望李信,早日登基。

民意不可违。

在九月初五日,李信正式登基,改年号为延宁,定明年为延宁元年。

取“延续东宁”之意。

登基之后,李信发布第一道诏书,延续东宁政策,全国所有省府县乡村,免除全部人丁税,免除五年农田税赋。

号召各地百姓,归家安居生活,开垦荒地。

发布第二道诏书,命令各地藩王一个月内,启程进京述职,放弃藩地。

如有违抗者,大军镇压。

与此同时,李信也再一次大肆招募军队。

神武军、神勇军、神毅军、神佑军、神机军、神策军,全部扩充到了五万余人。

六支大军分别沿着六个方向,朝着各省进发。

他们的目标很简单,就是威压各地藩王,废除藩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