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一切都在悄然改变(1 / 2)

加入书签

只要你肯去做,只要你肯去动脑筋!

第二天一大早,苏父带着苏清禾和苏茵茵走进了村委会。

这一步,他们从贫穷走向了富裕。

村委会也是一早就开门“迎接客人”,村长本以为今天依旧会热闹的院子,却只有零星几个人进出,而真正来询问承包土地相关事宜的只有苏家这三口人。

临近中午。

“咣——”

第一个章盖了下来,苏家多了南屏村后山的五十亩荒地。这一承包就是三十年的光阴。

“咣——”

另一个章盖了下来,苏家的身上多了一笔贷款,债主是钟正县政府。

“量大从优”并且苏家是钟正县“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这五十亩地的承包费比原定的价格还要便宜。贷款也是免息的,但是需要在规定的期限内将它还上。

苏茵茵心里明白的狠,在这个特殊的年代,县政府是想让她家做表率,带动大家来主动承包土地。

但是,落后保守的思想不是一时之间可以被改变的。

三名县里的干部和村长费劲了口舌,在一周后只带了三份土地合同离开了。一份是“种地能手”孙家的五亩,一份是跟风的郭家的五亩。

这后山脚下几百亩的荒地只有一个小角有了主人。但县里干部也悄悄松了口气,这件事也算是正式打开了局面,有了一个好的开始。

苏家决定先把家里责任田的事情解决好了之后再去开荒。所以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整个苏家成员都忙了起来。

大人们除了去地里照看西红柿,还有水田里第一季水稻的插秧。期间他们还通过村长找到了县政府的干部,拿着政府开的介绍信去临县浚水,购买了所需的桑苗和蚕苗(蚕宝宝~)一切都有条有序的进行着。

而小朋友苏满满则忙着追着大鹅满院子跑。嘎嘎嘎——呀呀呀~

苏家“编外人员”沈昂成也来过两次,吃人饭短,所以也前前后后帮了不少忙。

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是谷雨。

萍始生,鸣鸠拂其羽,戴胜降于桑。南屏村的庄稼,每一天都有新的变化。

苏家的西红柿苗从膝盖高,顺着苏茵茵和苏清禾,还有沈昂成三个人去山上砍来的竹子做成的架子快速的往上爬啊爬。

水田里的秧苗得到了大量雨水的滋润,颜色青翠欲滴。满满看了又直嚷嚷着要“拔苗助长”。

南方的夏天比北方来的的早。

舔舔干涩的嘴巴,一向怕热的苏茵茵这次算是深刻的体会到了。

她让嫂嫂给她绑了个高马尾辫着盘了起来。即便如此,正午的阳光还是让仅穿着薄衫的她开始汗流浃背。

她正站在一棵桑树前研究着什么。

果然不出所料,该来的问题还是来了。

前几天,她和苏父一起来山地查看桑树的生长情况,她发现其中有一片的桑叶颜色好像跟周围的不太一样,叶片的背面发白。

苏父也是第一次种桑树,经验少,唯一的经验还是当时在临县购买桑苗时听来的。

“茵茵,会不会是我们施肥施的少啊?可我也是按照那袋子上的说明去弄的……”

苏茵茵努力回想着“上辈子”大学课本里的内容,也没找到原因。

“爸,其实也有可能是它们刚移到咱家地里时间不长,还没有适应这里的土壤环境。要不这样,过几天我再过来看看吧。”

“行,也只能先这样了。”

“没事儿,爸,等回头去县城的新华书店买几本相关的书我们研究一下。”

“顺便也找几本养蚕的吧……”

“行!”

但几天过去了,一直也没抽出时间去县城新华书店,所以此刻苏茵茵就蹲在地上拨弄着土壤发着愁。

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

桑树虽然可以稍微耐阴,但阳光充足的最适合它生长。现在临近夏季,这个时候的温度和阳光是最为适宜的。

雨水也是充足的,苏清禾还专门去县城买了三台老式的机器水泵,从山脚的水井里抽水,保证这些树能全被照顾到。

苏茵茵刚才也仔细检查了桑树的根部,完好无腐烂,可以排除最常见的“根腐病”。

她清楚记得当时大一的时候,因为同班的南方同学比较多,经常会讲到到南北植物差异之类的,所以任课老师就直接抽出了一周的时间去讲了一下桑蚕养殖。

努力的回想着当时的教学内容,突然苏茵茵想到了什么,就赶紧站起来去观察那些背面发白的叶子。

果然如此。

相较于前几天的情况,叶片白粉状的圆形病斑已经开始扩散了,有些甚至连结成片了。她又贴近了去看叶子的表面,出现了淡黄的褐色。

这直接就证明了她的想法是对的。

是白粉病!

这下子就可以对症下药了。

回家后她跟苏父讲了她发现的病症,说准备明天一早就去一趟农贸市场,看看有没有相应的农药。

苏父苏母千万个不放心她一个人出远门,就让苏清禾一起跟着去了。

他俩临时决定先去了一趟新华书店买了五六本桑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