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机会这不就来了?!(1 / 2)

加入书签

沈昂成留在苏家吃了午饭,苏父专门杀了一只天天被满满追着满院子跑的鸡招待客人。

嫂嫂乔洁云和苏母也忙活了好半天,认认真真的做了几道拿手好菜。虽都是些乡下的家常菜,但胜在色香味俱全。

餐桌上。

闲聊。

“罐头厂?!!”

沈昂成这边的一句话音还没落下,正巧做在他对面的苏茵茵的一声惊呼把所有人吓了一跳。

苏茵茵瞬间反应过来,自是知道自己在第一次来家里做客的,哥哥的好朋友面前失了仪态,赶紧捂住了自己的嘴。

苏母也在桌子下面不轻不重的拧了一下苏茵茵的大腿。

“嘶——”

“对不起,对不起。爸,哥,额……成哥……你们继续!你们继续!”

苏父一听自己女儿这话,只能无奈的摇摇头,既又对着沈昂成说道。

“我家这老幺儿从小被惯坏了,昂成你第一次到家里来,别见怪,别见怪。”

“哈哈哈哈不会不会。好兄弟的妹妹自然也是我的妹妹了。茵茵以后就是我的亲妹子了!”

“成子,你也别惯着她,我妹妹她从下就三天上房揭瓦,四天下河摸鱼的。”

几句话下来,苏茵茵就多了个“亲哥”。

大家都在开心的边吃边聊,只有苏茵茵的大脑在疯狂的运转中。

是了。

是了!

这是八十年代初期,改革开放已经渐渐开始了。

自己的高中历史和政治课本上写的清清楚楚的。

除了“家庭的经济活动转到副业上去”,更有“生产队的主要生产转移到工业上去”。

大厂小厂如春雨之后的竹笋一样将要大批量的出现。大家小家的个体经济也会跟着爆发的。

对了!还有土地承包责任制!!!因为这个政策,所以苏家前年才分得了六亩水田,两亩旱地,还有十亩山林。

机会这不就来了?!

刚才成哥提了一句,这次到南屏村所属的钟正县城的缘由。

他退伍回家后,父母看不下他天天在家无所事事的。其实,沈昂成自己也要在家里憋疯了。

之前在军队里天天训练、学习……基本没个闲的时候,这一下子突然闲下来,他成天是浑身哪哪儿都不舒服。

正好沈昂成的小叔在这边投资建设了一个罐头食品加工厂,趁着这次小叔来商讨食品原料相关的事情,他就避不及待的跟着他小叔出发来钟正县里“望风”了。

苏茵茵想,沈昂成的小叔也实在是会选地方。不愧是改革开放初期的生意人。

根据原主的记忆和这么多天自己前前后后的了解。

钟正县这里地处南方,温度适宜,雨水充沛,山林果园极其多。苹果,柑橘,黄桃、山楂等的产量也是占了全省的百分之六十还要多。

南屏村也有很多户有在种果树,但种类单一,产量少,仅仅也只能自家吃一些,剩余的拉到镇上县城里去卖。

目前苏家有十亩山地,但又因为分到手上不算久,种植果林树木本就是漫长的过程,所以这十亩山地苏家到现在还没想到去种些什么合适,只能暂时维持着原样。

如果是这样的话……

那第一桶金就来不及从果子上下手。

苏茵茵的想的认真,手上夹菜的动作越来越慢。

她犹豫了一下开了口,有些小心翼翼的打断了苏父他们的对话。

“那个……对不起。成哥,我能问个问题吗?”

苏昂成看着苏茵茵小心翼翼说话的样子,圆圆的眼睛看着自己,觉得还挺可爱的。突然有点儿羡慕苏清禾有个妹妹了。

“嗯,你说。”

“罐头的话,我只吃过我哥有一年休假回家带给我的黄桃罐头。那你刚刚说的那个罐头厂会生产西红柿罐头吗?”

“西红柿罐头?嗯?为什么会这么问?”

苏清禾在一旁也疑惑道:“对呀,茵茵,这罐头从来都是黄桃啊,橘子之类的。哪里见过西红柿罐头?”

嫂嫂附和着丈夫点了点头。

怀里正捏着花生豆吃的小满满也跟着爸爸说了句:“对呀!对~呀~”

苏茵茵心里一横,觉得自己得使个杀伤力比较大的武器——蛮横无理的撒娇!不然自己的想法就要无疾而终了。

“哥!怎么不能有呀?我们村东的田妮前段时间跟我一起玩的时候,说她那有钱的大伯带他到省城里玩。中午吃了一盘子那个什么……好像是叫意大利面的一种面条。田妮还说,面条就是用西红柿捣成泥拌的,里面还有牛肉呢!”

“哦哦,那我知道了,茵茵妹子说的是番茄意大利面吗?”家住繁华省城的沈昂成自然是吃了无数次意大利面的。

“对对对。有的地方西红柿也叫番茄嘛~这个我是知道的。所以我就想,外国的面条用西红柿泥一拌,就变高级了。说不定外国人他们那里早就有西红柿罐头了。”

大家都在认真的听着苏茵茵讲话。

苏茵茵也是为了第一桶金冲了!

“所以说啊,我们是不是也能把西红柿做称罐头呢?加糖做成甜口的当成水果罐头,反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