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9 石与天文潮汐计算器(中)(1 / 2)

加入书签

罗彬瀚对“无远域”这个词的认识不能说很全面,但至少明白一些比较重要的信息:假设从一个联盟认可的现代文明的角度去看,荆璜可以说是一个“无远域人”,法克也是一个“无远域人”,甚至连他自己,即便不能算合格的现代人,也不妨说是“一株珍贵的无远域原始盆栽样本”。如果不是他对此毫无实感,他本可以宣布无远域就是自己的家乡,就像莫莫罗提起永光境时那样。可这里头毕竟是有些不同的,因为永光族正是永光境的支配者,而他与他所属于的那一类倒像是碰巧落在无远域范围里的尘埃。

现在是时候了。他这粒尘埃要认识一下这片土地真正的主人,或至少名义上的主人。莫莫罗为他找到了讲义中相关的部分,所占的篇幅并不长。莫莫罗告诉他这是因为无远域本身的相对历史就不长。在无远星成功联络到联盟以前,它所在的位置被认为是一个处于缓慢相对滑移状态中的高灵带结构区,这令他们的相对时间流速与其他区域产生了极其悬殊的差异。当一个永光族结束他长达万年的生长期时,无远星上或许才刚过去数百个恒星年。尽管古约律们对此似乎毫无烦恼,这种流速差异对于发展初期的理识文明却是致命的。这正是为何联盟在过去认定那里并无希望——那里无法在足够短的时间内产生一个足以主管星界范围的理识文明,而除了永光境外,他们同样不愿将星界的管理权交付于“魔法生物”。

这一认知颠覆于一封通过星网发往中心城的正式文件,由“无远星第一基地”转往“未知网络管理员”,再由“信息集合体心智总支”回复向“第三高灵带第二次特殊信号”,最后双方总算都知道了对面那个信号的发送者是谁。顶上会议了解到那片不稳定的星界里诞生了一个符合最低认证标准的文明,但那时他们对此并未投以太大的关注。更严重的问题正吸引着他们的视线,梦幻界石心孵化者对许愿机误操作引发的历史震荡使得顶上会议不得不放弃将它们任命为“第十月”的计划,并且开始讨论“第十月候选人”发生月陨的异常频率是否代表着某种他们未能监测到的历史变动——盗火者亲自否决了这一假设,但争论并未止息。白塔很快也通过银辉学派发表意见,主张这是天界仪式本身所带来的必然困难,直至联盟选中正确的人选。各方紧接着就“必然困难”与“正确人选”展开了一场漫长争论。没人记得一个新加入的初生文明,只有心智总支忠实地履行了秘书长的职能,依照惯例将那片小型星界命名为“无远域”,并派遣了常规指导员去当地提供一些技术帮助。

新人欢迎会已经结束。中心城在一段时间内如此相信。他们忘了调阅指导员编写的田野报告,不过实际上那也没有多少帮助,因为无远星从表面看来与原始文明相差不大,并且与邻近星层的古约律文明保持着一种奇特的亲密关系——显而易见是尚未完全脱离梦幻与襁褓的稚儿,指导员如此判断。那是符合绝大多数过往经验的。心智总支审阅了所有的报告,并未发现其中的问题,直到两次重大事件使得顶上会议要求对无远域进行二次评估,他们开始意识到天绝原体的制造与高灵带内侧研究并非一项新手能够完成的任务。无远星,尽管其存在历史之短叫人难以重视,事实上绝非一个在当地自然形成的原始文明。而直到指导员第二次莅临那颗偏远寒冷的石质星球(石星——在无远域你确然能听到许多约律类文明如此称呼他们的星界管理者所在地),他们发现错误是从最微观的层面开始的。

一种极为微小的机器人担任了无远星运行系统的主力角色。当指导员第一次到达无远星时,他将此认定为常规电控纳米机器人,一种较为常见的新手装备。这一判断在后续的调查中很快被推翻了。“无远星微子系统”的单个计算器质量远远小于纳米结构,它被认为接近于无远域基本粒子,因而电控几乎难以达到计算所需的精度。与此同时,“微子计算器”通常利用有限拓扑宇宙朝不同方向扩张时的速度差与辐射温度差作为能量来源——简略来说,利用了宇宙潮汐能量。考虑到这一形态宇宙在各星界存在的普遍性,微子系统显然比智识矩阵有着更高的适应性。不难想象当无远域面临终结时,微子系统的携带者们——由于波长适配性问题,显然必须是经过改造的无远星基地成员们——将迅速撤往其他星界,并较为轻松地重建自己的文明。除非所有同类型宇宙均面临终结(如今我们已通过无穷地质学推论这一事件不太可能发生),微子系统将有希望在无限的未来中计算和输出无限数量的信息。

又一个不完备的零级许愿机设计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它和智识矩阵一样,因为无黑箱设计而把潜力放在无限的未来。然而这仅仅是我们作为旁观者的见解,从无远域提供的历史报告显示,微子系统从未被作为一种寻求答案的路径。事实上,它们是最基础的操作工具。尽管无远星明显具备着对它们进行算法智能化的技术水平,他们似乎无意赋予其更多的“人格属性”,而纯粹作为一个随身携带的综合性指令中枢——所有重要判断都由携带者而非微子做出的,哪怕是关乎生命安全的决定,他们同样认为自身根据数据得出的结论要优于计算器。这一理念由外部看来是过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